新华网天津频道1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妇女联合会举办了“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与家庭责任”学术论坛。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很多中小学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而作为教育载体之一的家庭在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和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则显得十分薄弱。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近年来,父母在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其心理感受,缺少对孩子心灵的慰藉,造成孩子心理障碍、亲子关系不和谐、乃至酿成惨痛悲剧的事例不胜枚举。
一项对近千名7-14岁城市儿童的调查表明,他们中具有不良心理感受的比例偏高,有时或者经常感到“孤独”“泄气”“紧张 ”“心烦”“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对成功没有信心”的平均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有79.5%的孩子“有时”或“经常”感到紧张;有69.8%的孩子“有时”或“经常”感到心烦,这种心理状态与他们小小年龄极不相称。
关颖指出,家庭缺少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长尚未认识到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往往把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的问题误认为是智力问题或行为问题,在教育中不能有的放矢。
二是过于看重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三是缺少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的手段和方法,往往是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很难给予正确的引导等等。
教育专家表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呼唤家庭的参与,孩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要靠父母去培养,这是社会发展赋予父母的监护人职责的新内容和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