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12月3日专电(记者李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针对许多残疾人家庭的小孩心理健康,专家建议,应继续动员社会力量,给予更多的理解、尊重、
关注和关爱,让他们可以正确面对父母残疾的事实及家庭状况,树立正确的自信心和人生价值观。
云南省健康教育专家熊世杰说,根据以往多年的工作经验,残疾人家庭的孩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特别孝顺,刻苦钻研,在逆境中追求上进,最终获得了成功;一类是表现得过于敏感、自卑、孤独、抱怨情绪强烈,这使得他们从小难以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会埋怨残疾的父母无法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有的人获得成功后甚至产生抛弃残疾家人的念头,有的人转而报复社会。
熊世杰建议,像这些心理状况堪忧的孩子,应从小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助治疗,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面对现实,努力上进;政府有关部门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他们办实事,对于那些因残致贫的家庭,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住房、求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难题,不要因为家庭的负担过早放弃理想;学校也应加强教育,想办法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各种学校活动,和其他同学真诚、和睦地相处;父母则应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自怨自艾,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心和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