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日前提交的一份调研报告引人注目:在肯定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成绩的同时,调研组提出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四大薄弱环节和问题。调研组为此建议,应尽快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全省农村医疗制度不断完善。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开始分三批进行试点,截至今年6月,甘肃省共有38个县(市、区)开展试点,覆盖农业人口987.28万,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9.68%;实际参合农民853.04万,参合率为86.41%,共有261.7万参合农民得到近1.43亿元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据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为171.9万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近9100万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全省试点县乡镇卫生院就诊率平均上升了30%左右,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调研组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方面的成效初步显现,形成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在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中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落实普遍较为困难,影响了“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贫困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不够紧密,参合农民得到贫困医疗救助还很不方便;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还不能完全满足参合农民的就医需求;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不规范,医疗费用同比增长较快。
针对“新农合”试点中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和问题,调研组建议省政府,尽快落实各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进一步提高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以“归口审核,统一报销,方便群众”为原则,简化办事程序,衔接农村贫困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网,方便农村居民就近医疗;继续实施好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建立起对口支援和实地培训的长效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制定统一政策,加强农村药品质量和购销方面的监管,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以减轻参合农民的经济负担。(张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