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夯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基础的关键年。为了实现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目标,2006年卫生应急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机制、体制、法制,进一步细化卫生应急工作的职责、制度、标准、规范等,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完善预案体系
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际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单项预案,完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预案和相关技术规范,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体系。
二、不断完善卫生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应急管理
认真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推进各级卫生应急指挥协调管理机构的建设,完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制订《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处理标准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做到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充分做好各项卫生应急准备,提高应急能力
加强专家库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强化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建设、优化卫生应急物资准备、标化卫生应急装备,提高卫生应急水平;组织开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际卫生条例》、《卫生应急工作手册》及应对重大急性传染病、中毒、核和(与)辐射损伤等内容的培训;重点就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中毒、辐射损伤等开展演练;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应急协调管理能力和现场有效处置能力。
四、完善预测预警指挥决策系统,强化信息管理
加快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推进各省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设,逐步形成指挥有力、信息快捷、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网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传染病疫情直报信息系统基础上,逐步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计算机自动预警;加快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的建设。建立畅通、快速、准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体系,做到信息及时准确,预警适时有效。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
五、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应对程序
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处置机制,充实现场处置力量;做好救灾防病及各类急性中毒、核与放射事故、反恐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认真研究紧急救援机制,结合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大规模突发事件或群死群伤事件紧急救援模式,完善科学、规范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程序。
六、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
密切多部门合作,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地区间联防联控。准确通报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开展部门间、地区间的联合培训、演练和检查。共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扩散采取联防防控的措施。落实内地、香港、澳门三地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机制。
七、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知识宣传,动员社会参与
落实《全国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方案》,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作用,提高社区、农村发现、报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公众自救能力,减轻突发事件危害的程度。
八、开展应急机制建设调研督导,推进体系建设
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综合调研,检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情况。组织省际间卫生应急工作联合督导和交流,了解卫生应急机构能力现状,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和机制。同时,启动卫生应急及核医学应急资源调查工作。
九、完善卫生应急会商咨询制度,开展能力评估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分析、前瞻性预测机制,坚持部门会商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开展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建立规范化的评估机制,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促进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
十、开展卫生应急国际交流合作,注重应用研究
积极推进卫生应急相关策略与技术的研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完善国际信息交流、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应急联动的合作机制;做好新的《国际卫生条例》实施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