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蓝鲸怪象:利息差和手续费费是暴利之源

2012年03月31日09: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合理利差 银行 利差水平 中国GDP 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改革 手续费

两头食利的“金融创新”

上市银行“两头食利”:一方面通过压低储户的存款利率,直接向存钱的老百姓“收税”;另一方面银行还发明出“手续费”、“财务顾问费”等“中间业务”,对老百姓进行变相盘剥,这种“金融创新”能力想必已远超西方银行业。

“这说明上市银行的暴利并非来自它们的管理和创新,其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行业垄断和制度保护。”罗盛坦言。

应该说,银行业从世纪初被外界认为已经从“理论上破产”到今天年度资本收益率达到20%,表现是不错的。“从绝对指标上看,年度资本收益率达到20%并非暴利,但相对于金融危机转型下企业艰难的经营环境,称当下的银行暴利也并不过分,反差太过于强烈。”罗盛认为。

“市场骂银行的实质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公平。”杨志荣坦言,银行业的高利润由来已久。资本收益率6年来行走在15%~21%的上升通道中。中国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由2003年底的0.1%和3.0%,上升到2005年底的0.7%和15.6%,更于2011年底达到1.28%和20.4%。

银行业体制改革未完成

“没有约束的扩张不是有效扩张,没有约束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其署名文章中直指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存在的痼疾,在他看来,“规模大不等于竞争力强,利润高不等于机制好,网点多不等于服务优,一些银行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回潮和改革不够深入的问题。”

监管者的无奈不言而喻。尚福林坦言,通过改革,银行业曾改变了单纯的“存款考核”,强化综合效益管理,但近年来又开始追求单纯的规模扩张;曾经被精简了的机构、缩短了的管理链条,近年来又开始增机构、抢地盘。

扩张下的两大隐患

银行“暴利”仅仅是一个表象,来自中国银行业扩张下的系统问题才是问题的实质。尤其在最近几年,无论是银行监管还是货币调控,都在遭受着来自各界的质疑。在2011年,与银行信贷投放大增相对比,实体经济的表现则是“一地鸡毛”。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尹龙在一次会议上称,“一方面信贷投放额很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几乎拿不到银行的贷款,整个社会必然缺钱。”

在信贷资源稀缺下,银行业的经营思路也逐步由“以量补价”向如今的“以价补量”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暴露出银行的“为富不仁”。银行高速扩张正在给金融体系埋下不稳定的隐患。

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认为,资产扩张至少造成了两大隐忧:对资本的极度消耗,银行资产质量和拨备压力的激增。

“银行的利润高了,就会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银行体系,尤其是一些产业资本流向银行系统;而另一方面,银行在信贷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就可能通过一些渠道将资金投向信托或者其他虚拟经济领域,‘以钱炒钱’。”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研究部门负责人分析称,这样的发展路径“基本就和实体经济没什么关联了”。

以量补价与以价补量

以量补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息差减少的困境,因此他们就加快放贷,直接导致信贷膨胀,也即是以放贷量的增加来补充息差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以价补量:提高贷款价格(执行利率)来弥补贷款投放总量的不足。

高利润不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追逐过高的利润也会影响银行自身的指标。

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环比三季度双升,结束了2008年四季度来的连续季度双降势头。分机构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了上升,幅度从2.7%至14.8%不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