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暂停9个多月后,A股市场IPO再度重启。6月18日,桂林三金药业正式获得了IPO批文,计划于6月29日在深市中小板上市,由此成为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后的首家上市企业。早在6月11日,证监会发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哪些新变化?对投资者申购新股和股市的长远发展影响几何?记者就此对有关部门、专家及股民进行了采访。
网上网下申购只能选其一,中小投资者中签率提高
提高中小投资者新股申购的中签率,是此次新股发行改革的一大亮点。指导意见规定,对每一只股票发行,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1%。。
此前,网下申购的门槛高,主要是一些证监会许可的机构投资者,而在网上申购的时候,资金多者成功几率高,机构投资者这时有绝对的资金优势,拿出几个亿、几十亿的资金打新股,而中小投资者“打新股”的资金往往仅为几万元、十几万元,根本无法与机构抗衡,中签概率相当低。
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张先生,是位已有10多年“股龄”的老股民。他认为,新的发行机制较好地顾及了中小投资者利益。以前散户“打新股”,为了多凑些资金,往往先要卖掉大部分手中持有的二级市场的股票。等新股申购结束,再把钱重新投向二级市场。这样不但增加了散户的成本,也容易造成股市的波动。现在,“打新股”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账号,网下和网上申购只能选其一,更加公平合理。同时,也将缓解巨额资金申购新股的状况,更有利于股市的稳定。
以前新股发行中,有近20%的机构在参与网下申购后再去网上申购,“双渠道”申购使这些机构投资者的中签率大大高于散户的中签率。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按照新规定,所有参与网下报价、申购、配售的股票配售对象,均不得再参与网上申购,同时对单一网上申购账户设定申购上限,这将会抑制机构参与网上申购的热情,而主要选择网下申购,因此中小投资者申购成功的几率会相应提高。”
为适应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需要,6月18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了新修订的《资金申购上网公开发行股票实施办法》。办法规定,每一申购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不少于1000股,超过1000股的必须是1000股的整数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社会公众股上网发行总量的1%。,且不得超过9999.9万股。
上网发行资金申购的时间一般为四个交易日,根据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的申请,沪市上网发行资金申购的时间将可以缩短一个交易日,办法对申购流程作出规定,即投资者申购(T日),资金冻结、验资及配号(T+1日),摇号抽签、中签处理(T+2日),资金解冻(T+3日)。
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有利于减轻新股上市的价格泡沫
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定价机制上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指导意见规定,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必须真实报价,不能高报不买和低报高买。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薛荣年说,“此前,在询价的过程中,询价机构为了获得更多配售份额,高报价争抢新股,而不关心公司真正的价值。明明30元的股,报50元也不影响自己申购。人为地推高了发行市盈率,增加市场风险。”而现在,新机制加大了对买方的约束,规定必须在询价报价和申购报价相当时,机构才能申购,否则就不能申购。这就是一种处罚措施,有利于减轻新股上市的价格泡沫。
与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相对应,此次改革增加了发行机制的弹性,给予承销商在回拨和中止发行等方面更多的自主选择,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约束。“以往,新股发行没有风险,而现在如果询价不成,确定不了发行价格,就会中止发行了。因此承销商在选择项目时将更加慎重,也会更加注重对企业价值的研究和挖掘。” 薛荣年说。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都提出了增加可供交易股份数量方面的建议。认为股份锁定数量较多,不利于抑制市场炒作。应当放宽股份锁定限制,增加可供交易的股份数量。指导意见采纳了这一建议,增加了“适时调整股份发行政策,增加可供交易股份数量”的内容。
李大霄认为,以前股票上市发行时,最多只有2%到3%的股份可以交易,对大股东采取限售锁定的股份太多。这样就会造成发行得越多,新增的“大小限”越多的局面,不利于市场的稳定。此次放宽限制,增加可供交易的股份数量,可以部分解决“大小限”的问题。
“新股不败”神话不再,长期来看大部分新股上市后会有溢价
虽然中小投资者摇新股中签率将有所提高,但其中也蕴藏了风险。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指导意见规定,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刊登新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向投资者提示新股认购风险。
“打新股”的风险有多大,收益又有多少?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解释说,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申购新股并不意味着“只赚不赔”特别是在经济、股市都不好的情况下,新股风险会加大。国际上发达市场新股跌破发行价达到1/5左右。我国历史上虽然只有少数企业首日收盘就跌破发行价,但是在上市后不长的时间里有很多跌破发行价的例子。2008年很典型,该年新发的股票,一度跌破发行价的超过60%。投资者在申购新股时选择要审慎,要科学,简单去搏一把,风险很大。此次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后,新股收益趋势上会收窄,收益的不确定性加大。
不过,国际上一般在发行股票时,发行人和承销商都会在新股定价时给二级市场留有一定的空间,维护好投资者关系,同时也建立发行人长期的信用,为未来发展和融资打下基础。因此,长期来看大部分新股上市后会有溢价。其次,从我国来看,历史上新股上市后大部分有较大收益,超过国际上的一般水平。
对于新股发行改革的预期效果,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采用新体制后的首个或几个股票发行,由于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买方约束力弱,有可能出现发行价格偏高的情况,发行价偏高则有可能导致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也有可能受二级市场过度炒作的影响,一、二级市场价差在上市首日仍然较大等。这些情况有可能使大家对改革的效果产生疑虑,也可能会对发行人、投资人和承销商分别带来风险,各方参与人必须高度重视、关注和应对。但我们认为,在实施改革初期出现一些差异较大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在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平稳,对此应充满信心。
新股发行改革主要内容(延伸阅读)
新股发行改革主要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提示所有参与人明晰市场风险。
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证监会综合比较和集中市场各方意见,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与完善,进一步明确“单个投资者只能使用一个合格账户申购新股”的要求;增加了“适时调整股份发行政策,增加可供交易股份数量”的内容;增加了“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的原则思路。(丽辉 欧阳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