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2月26日成立的“金葵花”新股集合号之中国铁建新股申购理财计划,已于本月10日到期。根据产品相关约定,每单位产品(1000元/单位)收益为1.27元,产品实际收益率0.127%,折算年化收益不足4%,而此前银行预期最高收益可达15%。
除上述产品以外,中信银行一款同类型产品,在2月完成一次运作后,实现收益也在0.1%左右。相关数据显示,去年银行“打新”类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超过12%。如果此势头继续下去,关于今年银行“打新”风光不再的预测正逐渐成为现实。
据招行测算,由于该产品在资金解冻日后即进行了部分还本(每单位产品在第7天还本993.59元),因此根据实际日均本金占用计算的实际收益率应为0.252%,年化收益为6.57%。但实际上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则是按最初投入资金和最后收益来衡量。
对此,招行一位理财顾问在接受记者咨询时表示这类产品的收益相比储蓄仍有较高的吸引力。
实际上,由于二级市场持续震荡,目前更多的机构已参与到一级市场运作。而资金的大规模进入,则直接拉低了类似投资的回报率。据wind显示,以中国石油上市为界,去年11月前,申购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6864%,此后至今这一数据降为0.2582%,同时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也从200.64%下降到175.15%。
这两项核心数据的下降,则直接导致了银行“打新”类产品的综合回报水平降低,并直接降低了同类产品发行规模。据记者粗略统计,3月以来,沪上共有65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问世,但涉及新股申购概念的产品仅13款,而在去年同类产品还占据近“半壁江山”。
对此,一银行内部人士认为,目前“打新”产品设计非常灵活,每运作一次新股申购后,客户都可随时支取本息,或者在选择投资,因此银行也没有必要推出太多同类型的产品。“很多客户只选择在有新股上市前购买,一次完成后就会退出”。
但从目前情况看,银行希望更多沉淀下客户的资金,在不愿意放弃新股申购仍显稳健的时期,在“打新”产品中添加更多的投资渠道,成为最直接的实现方式。
记者了解,在“打新”产品中加入活期储蓄、信托类贷款、货币市场工具甚至股票型基金等组合,是目前最主流的形式。其中,农业银行本月推出的本利丰2008年第八期新股及二级市场股票精选,则直接将理财资金委托于华宝信托,用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购以及二级市场股票精选投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