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富大潮吸引下很多人走向私募基金 揭秘私募07轨迹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2 月 30 日 |
|
业绩说话,谁在裸泳?
能拿钱就拿钱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投资者也并非博傻。
“公募基金只收取2%的管理费,而私募基金不仅收取2%管理费,还要拿走20%收益提成,(私募)最后能不能形成有效的回报,我感觉到力不从心。其实让20%也无所谓,关键是你们私募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为我们投资者获取回报和收益?”在深圳航天大厦,国信证券的一位资产过千万元的大客户向田荣华发问。
不止一位千万元大客户这样问私募基金经理,也不止田荣华一个私募基金经理被投资者问到。类似这位大客户投资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担心私募基金的高比例提成(20%)会大幅降低持有人的实际收益。
如果要说服投资者,每个人的道理说一套是一套,公募基金也不例外,但是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业绩,除了业绩,还是业绩。而实际上私募基金的投资收益如何?从百分之几到翻番收益,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位去年获得200%收益的私募基金经理今年的业绩继续好看:从今年1月到10月底时,他很早就发掘并且重仓中国平安(601318.SH)、中信证券(600030.SH)、万科(000002.SZ),这一期间,中国平安增长约242%,中信证券增长约344%,万科增长约184%。即使11月份股市震荡回调,一线蓝筹回调幅度较大,他现在账户上仍有300%的收益。
谈到回报率,李驰喜欢谈个股收益。因为在这轮牛市里,李驰只在二级市场投资只三个股票,他比这个私募基金经理晚了四个月建仓中信证券。在3月底以 40元左右买入中信证券,在8月份涨到85元时就抛掉。已经完成了由“投机到投资”蜕变的李驰2001年之后离开A股,转战H股,避免了四年熊市的煎熬,但他是较早意识A股牛市来临的嗅觉灵敏的私募,2005年回归A股,在6元左右发现了招商银行(600036.SH)的价值,在3元左右买进了万科,“长期”持有之后在今年8月份,他悉数抛空招行、万科,而8月份招行最高到39.04元,万科8月最高到35.34元(复权后相当于53元)。
卖出招行、万科之后,李驰和员工一起去新疆旅游。在李驰出门远游的当月,也就是8月23日,上证综指站上了5000点,股市热浪袭人,市场又一次狂欢。而5000点上,沪深两市的市盈率也站上了新高。根据统计数据,沪市的平均市盈率达到59.17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更是高达69倍。5000点被轻而易举攻克之后,大盘开始继续上冲6000点。
然而股市再怎么涨,已经在山腰撤退的李驰觉得跟自己已经无关了:“在这个估值水平上,再去满腔热血地做多,我们没有信心,我也不知道别人哪来的信心。”
市场没有持续的暴利。其实,从3500点到4000点、5000点的行情中,众多私募基金就开始被逼空。从3000点的时候很多私募就开始轻仓操作,4000点、5000点私募看空就更加明显,不仅私募基金开始轻仓、空仓,连社保基金也开始减持。从5000点到6000点,大盘不断上探的过程其实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然而此时公募基金却不断加仓,公墓基金这一幕“独角戏”一直持续到10月。
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了历史高点6124.04点,但迎风攀高的狂欢是短暂的。从10月下旬开始,大盘掉头直下,前期率领大盘直冲6000点的蓝筹股开始震荡整理,而号称“价值加博弈”的深圳龙腾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吴险峰在10月下调中受了“轻伤”。其所管理的资产在10月调整以后有不小的损失,吴赶紧空出一部分资金,做一些反弹性的博弈操作,不过尽管10月份回吐了不少,吴险峰所管理账户的收益也接近100%。
但今年私募被逼空最“惨烈”的例证非赵丹阳——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莫属。由于过早在3000点时看空股市轻仓操作,赵丹阳与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深国投)合作所管理的三只私募基金产品的收益率并不理想,今年4月-10月的平均投资收益仅仅为7.23%,而三季度的平均收益更是低至3.7%,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除了忍受低收益率之外还要忍受投资者的质疑,赵丹阳今年日子并不好过。
私募路径之一 阳光化蛹动
虽然赵丹阳踏空了2007年牛市,而赵丹阳对私募行业的贡献在于,他是第一个把私募通过信托渠道引向“阳光化”的。2004年A股处于熊市时,他率先与深国投合作发起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由深国投作为受托人,赤子之心作为该信托的投资顾问。扣除信托费用后,投资顾问收取净利润的20%,投资者可得余下的80%。
这些私募信托产品又被俗称“阳光化”私募。如果说刚开始私募信托还“犹抱琵琶半遮脸”,跟随者寥寥,但是到了2006年、尤其是2007年,“阳光化”私募开始密集发行。东方港湾资产管理公司、晓杨投资管理公司、明达投资顾问公司、深圳林圆投资管理公司等一批私募基金,相继和深国投、平安信托开展了类似合作。因为这些私募深知,信托是目前私募实现阳光化的唯一通道。
深圳万胜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孔凡鹏原来打算要跟深国投合作发行产品,“连资金也募集到位了,但后来因为信托产品资格在深国投那排队了很久,最后等到4月份时股指已经很高了,后来就干脆决定不做A股了”。
吴险峰的龙腾资产管理公司4月份成立后马上提出与深国投合作发起深国投·龙腾集合资金信托,5月份开始正式接受考察,过了半年之后,12月左右才刚刚获批。由此可见,要通过信托发行私募信托产品并非易事,在深国投和平安门外排队的私募多了,但斌甚至形容这种情形为过独木桥。
对于私募而言,发行私募信托的好处不言而喻。“私募信托产品在持股比公募基金要更集中一些。之前私募信托的持股上限是10%,而现在放宽到20%。而在公募,投资一只股票要买到3%、5%都很难。买到2%以上要审批一次,买到3%要审批一次,买到5%又要再审批一次。因而,要集中持股非常不容易。”由公募基金转向私募基金领域的田荣华深有感触,“在私募,我们可以将持股比例提高到20%。在市场好的时候,集中投资可以有更高的收益。而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
但是即使私募信托产品的持股比例放宽,而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最好收益的往往只有两三只股票,持股比例将更高,所以很多做得好的私募基金经理不发私募信托产品,因为他们只买两三只股票并重仓持有。比如李驰和收益将近300%的基金经理,他们往往只重仓两三只股票,做定向账户管理会更适合他们。
正当私募报以极大热忱去挤信托这座独木桥的同时,关于私募信托大幅跑输公募基金和指数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正如前述所言,在今年指数步步高攀之时,部分私募基金经理被逼空,选择轻仓操作,因此这部分私募的业绩与步步攀升的指数背道而驰。
但who care(谁在乎)?等候发信托的私募基金仍然大有人在,而且这也是私募基金名正言顺迅速扩张的机会。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
|
相关文章: |
|
图片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