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旗舰,建设银行一直引领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方向。在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率先登陆H股市场两周年之际,中国建设银行回归A股,至此,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内资本市场成功“会师”,这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我国银行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及客户都在内地,所以回归内地市场也是其必然选择。建设银行从筹划上市伊始,境内资本市场就是其首选,但当时国内资本市场还没有走出2001年以来的漫漫熊途,国内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极大的挫折,恢复尚待时日,股权分置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国内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还没有消除。国内投资者普遍对大盘股融资存在恐惧心理,在当时国内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不够发达,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建设银行先在香港上市也是必然的选择。在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率先登陆H股市场两周年之际,中国建设银行回归A股,至此,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内资本市场成功“会师”,这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与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和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资本基础比较弱,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弱、公司治理还不完善,内控机制仍不健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等。
在完成香港、内地两地资本市场上市后,国有商业银行拥有了多层次的融资平台,为今后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实现综合化经营构建了坚实的资本基础;其次,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香港内地两个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境内外投资者的共同监督,有助于治理结构、内控机制的完善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另外,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同时在两地上市可以增强其抵御资本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加有效地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提升银行业的经济地位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金融业的依赖程度就越高,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主力军,是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建设银行作为规模居国内第二大、盈利能力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的金融巨头,在中国银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次建设银行回归A股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将用来充实资本金,随着财务实力加强,一贯偏好金融创新的风格与金融业内偏好综合经营的大趋势相结合,将帮助建设银行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方向升级。目前,建行已经初步搭建了综合经营的平台,在主体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建行在总行成立了投资银行总部,推进投资银行业务,拥有建银证券(香港)、建银国际控股等海外平台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建行控股了建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等公司;在住房金融业务方面,建行还握有中德住房储蓄银行75%的股份;2006年底,建行还通过收购了美洲银行(亚洲),间接持有昆士兰香港上海保险公司(香港)25.5%股权,切入了保险业务。可想而知,建行回归内地市场后,国内市场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看法甚至可能面临根本改变,进一步提升银行业在国家的经济地位。
从当代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及整个金融体系看,国际先进的现代大型商业银行一般都是本国或地区资本市场的重要指标股,它构成本国或地区资本市场及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银行这样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将进一步巩固银行业上市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另外,从1990年代初深圳发展银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首家上市的银行股挂牌,到后来招商、华夏、民生、浦发等股份制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再到行业巨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银行股的估值水平不断提升,从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到代表市场均值,再到高于市场平均估值水平。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所带来的银行治理水平提升和经营绩效提高,很充分地被资本市场所理解并认同,进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估值的提高。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上市后,得益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以及三大行业绩的高速增长,三大行的估值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建设银行回归国内A股市场后,基于A股市场总体高市盈率的背景,将使中国银行业的总体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此外,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银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成长。2002年12月31日到2006年12月31日期间,我国银行业的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5%和18.4%。2007年8月下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半年报公布,平均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建设银行的回归,有利于国内投资者更好地分享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记者 俞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