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系、基金系QDII相继问世之后,券商推出的QDII产品成为众多投资者关心的话题。但其门槛和投资范围将如何,目前尚没有一个完整的轮廓。
A股的持续走牛并未减弱券商对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这个夏天,中部一家创新类券商的分析师比以前多了一项任务:研究港股。“我现在主要研究的是红筹股的投资。”这位正在备战QDII的分析师向《财经时报》透露。
这个片断是符合条件的创新类券商追逐QDII业务的一个缩影。
自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下称《办法》)后,券商就在暗自厉兵秣马。在海通证券一位部门负责人看来,各家创新类券商都在对此进行准备。
有的券商已经走在了前面。
据了解,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四家券商已经向证监会上报了QDII业务的申请。中金公司新闻发言人告诉《财经时报》,他们的申请正在审核过程中,但还没有得到批准。
一系列的迹象表明,继银行系、基金系QDII之后,券商QDII产品也进入待产阶段。券商QDII产品的门槛和投资范围与银行、基金QDII会有哪些不同,正在吊足投资者的胃口。
价差还在持续
A股持续上涨带动的估值水平不断攀升,凸显了H股价格的“便宜”。
这种估值水平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价格的倒挂上。
长期研究H股走势的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分析师周兴政8月9日向《财经时报》评论说:“45家A+H上市公司整体价差仍然非常大。”
据他的统计,以8月8日为例,这45家上市公司中,H/A的价格比,最高达到0.9,整体平均价格比在0.53,没有一家A+H上市公司的H股价格高于A股。
更具代表性的是市盈率数据比较。据国际投行摩根大通的预计,A股2007年、2008年的市盈率分别为34倍和28.1倍,而H股相应的市盈率分别为16.6倍和14.2倍。
在周兴政看来,尽管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这些A+H上市公司中H股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向A股看齐,但“H股上涨空间很大”。
这种趋势创造了QDII业务的发展空间。
而且,H股的套利机会并不会因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空间发生改变。从目前来看,QDII产品主要投资于内地在H股上市的公司,其收入与利润实际是与人民币升值同步的。“购买QDII的一部分,实际也是购买人民币资产。”周兴政指出。
目前,一共有18家中外银行发行了50多只QDII产品。此后,基金公司紧紧跟随,在去年华安基金公司推出QDII试点后,证监会也于今年8月初批准了南方、华夏和嘉实基金的QDII产品。
此外,信托和保险公司的QDII政策也先后出台,一些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已向监管层上报了申请方案。
谁夺首家?
券商自然不甘落后。
到香港设立分公司成为其备战的重要棋子。据了解,除合资券商中金公司外,本土券商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等已赴港设立分公司,海通证券也获得了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的资格。
这些券商的香港分公司除代客户买卖H股外,也从事投资银行和证券投资业务,中金公司目前是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人的唯一本土机构和代客外汇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方。
分支机构的存在让券商申请QDII多了底气。“中金的QDII是香港分公司的团队在做。”一位接近中金公司的人士透露。
此前,《财经时报》曾报道了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均向监管层提交了QDII业务的申请,但政策的不明朗让券商QDII“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今年6月,证监会出台了《办法》,在限定了券商从事QDII的资本和资产规模外,也让券商看到了希望。
上周,有海外媒体称,中金公司成为首家获得QDII业务的券商,但这消息立刻被中金公司否认。“据我们了解,中金公司的QDII还在审批过程中。”其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
优劣之辩
面对已经成熟的银行QDII和先行一步的基金QDII产品,后来者的券商QDII在投资回报和投资门槛上是否具有竞争力?
这一切目前都充满悬念。起初,银行系QDII产品主要以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扣除汇率影响后,其收益并不具有吸引力,加上投资门槛一般在10万元人民币,推出后难尽如人意。
此后,“改进版”的银行QDII在投资和门槛上均放宽了尺度,但后续的基金系QDII产品在投资范围和门槛上更为激进,其投资股票的范围可为100%和少则千元人民币即可认购。
在享受与基金一样的投资范围时,券商QDII产品的门槛或提高。
“其门槛肯定比基金要高。”中信证券金融分析师黄华民分析认为。按规定,券商集合理财的投资门槛为5万元人民币。
但在投资范围上,券商有更多期待。
“我们希望将来可以投资期货。”参与了QDII产品设计的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随着券商控股期货公司的增加,对期货的投资经验也将积累,这为券商QDII投资期货提供了想像空间。(袁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