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调控证券市场流动性 多元化市场化手段成为首选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6月26日,随着中远控股顺利登陆A股市场,海外上市蓝筹股“规模回归”的序幕正式拉开。而继中远控股回归后,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油等海外游子也将接踵而来。针对行情上涨“过快”、股指疯涨的局面,管理层明显加快了通过扩容等市场化手段来平抑市场泡沫的步伐,再度表达了管理层“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和态度,也表明在推动证券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方面,证券市场监管调控手段正日益向多元化、市场化方向转变。

多元化市场调控手段正成为调控首选方式

毋庸置疑,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和阶段,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其他制度性变革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质量的不断提高等,为A股市场长期走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随着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成为目前最大的挑战和风险,资本市场在成为吸引流动性过剩重要场所的同时,面对流动性过剩所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及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是继续采取过去行政干预的手段,强行戳破“泡沫”,令股指以暴跌的方式“硬着陆”,还是坚守多元化的市场调控方式,在令过去的“政策市”渐渐淡出的同时,让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以自我消化的方式达到“软着陆”,并走上“慢牛”发展格局?

显然,后一种调控方式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也最为市场所接受和看好。专家指出,在加强监管成为管理层维护市场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常规化手段后,政府要做的应是谋求供需总量的平衡与市场机制的公平与高效。而就目前来看,政府所能够利用的市场化手段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针对资金过剩的现状,加大资产供给;二是改变市场交易机制与创新金融产品,令股市的估价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第三则是征收资本利得税,这始终是政府手中的一个重量级的筹码。但鉴于其对市场可能造成的重大打击,目前尚不具备出台的条件。

从近期出台或正在酝酿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来看,管理层在不遗余力地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方面的同时,有关红筹股回归、推出创业板、发展公司债市场及QDII制度等的政策,或正在征求意见,或即将正式实施,或正在进行之中;6月28日,有关股指期货推出的各项细则也正式发布实施,表明股指期货推进正在紧锣密鼓地往前推进。种种迹象表明,多元化、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已成为管理层应对流动性过剩、消除股市泡沫的首选方式,并有可能成为常规调控方式。

增加供给已成为对冲股市流动性的最好选择

截至目前,虽然证监会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对抑制资金推动下股指的疯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股票市场资金过剩的局面。

经济观察家指出,目前A股市场上涨过快的症结在于优质股票的稀缺性,而加快股市扩容速度、加快上市审批速度,通过增加股票供给的方式来消化过剩的流动性,既是目前监管部门可选择的最好方式和方法,也是短期平抑股市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更有利于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从日前南京商行、宁波商行上市申请顺利过会,本周二中远控股顺利回归上市,及建设银行、中国石油等先后表示计划在上证所发行相当规模的A股的事实来看,通过增加供给方式对冲股票流动性过剩的手段不仅早已纳入管理层视野并正在加紧进行中,而且经过证监会与国资委的双重努力,证券监管部门也已经掌握了较好的上市资源。根据有关报道和资料,日前中国证监会已向部分券商下发了《境外中次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草案)》,权威人士预计有望在7月份正式颁布实施,包括中国石油、中海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建设银行、神华能源等在内的20多家红筹股有望陆续在下半年登陆A股市场,一轮以海外上市大型央企、红筹股为主体的新一轮扩容高潮即将出现,将有效稀释目前资金过剩局面。 

根本措施在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而除了增加股市优质资产供给以外,通过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增加投资品种供给和居民投资者渠道,同样成为分流股市流动性过剩的重要选择。而这也符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新内涵,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不仅包括股票市场,还包括发展债券市场、期货市场。

加快创业板建设和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是多层次股票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由证监会牵头、其他相关部委共同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已正式成立,中国证券业协会原先分管三板业务的“金融创新委员会”也更名为“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委员会”;日前,深交所更宣布已进入实质性筹设创业板阶段,筹设方案已拟定,正征求业界意见。 

6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是管理层借助多层次的扩容来缓解流动性压力,实现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质性一步。有关分析认为,今年内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可达1000亿元以上,加上其他债券品种,长期低迷的债券市场将获得一次长足发展的重大机遇。

此外,可能对整个宏观流动性过剩局面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措施,当推股指期货的推出和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启动对外投资。权威人士预计下半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备兑权证等创新业务可能会相继问世,从而大大改变当前资金博弈的状况和单边市的格局;而酝酿已久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资本金方案也最终明朗,财政部拟为此发行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用于对外投资。并且这一动议已提交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审议。专家表示,这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相当于提高10次存款准备金率,即使分批次发行,其对整个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再加上QDII借A股振荡之际成功出海,银监会允许QDII投资H股,证监会日前放开了券商、基金QDII资格的管理,这些“走出去”的措施,将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国内市场过剩的流动性。

市场观察家表示,政府和监管部门上述“调控组合拳”均为市场化调控手段,不仅将进一步淡化以往A股市场“政策市”的烙印,而且在有效分流流动性过剩的同时,还将加速A股市场结构的重新洗牌和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李侠)

来源: 金融时报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