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运用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加快银行改革推动服务转型产品创新。
黄毅在作演讲。
20多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民营企业。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服务的改善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为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就此,本报日前专访了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研究局局长黄毅。
金融业需要四大变化
问: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需要发生什么样的转变?
黄毅:至少有4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我们的金融正在由行政金融向市场金融转变。以前都说银行支持企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情况正在改变,银行本身有自己的商业利益。银行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双方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商业合作关系。过去在银行的转型过程中,有很多制度、理念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在,这一问题已得到重视并正在解决。
第二,企业家已经不再把银行贷款、把融资作为唯一的问题,而把享受金融服务作为自己的一种需求。过去我们的银行喜欢做大买卖,不太喜欢跟民营企业做买卖。这有观念的问题还有体制的问题。今天,谈论发行公司债券也好,发行其他的债券也好,说明大家的观念在发生变化。我认为,20多年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金融的改革,使双方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正在朝符合市场运行规则的方向发展。
第三,民营企业发展很快,金融的转型特别是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满足不了需要。一方面流动资金过剩,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这说明金融业尚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不能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这说明除了体制、观念上有问题,银行的业务产品也有问题,业务创新还落后于需要。
第四,一些低收入人群、一些落后地区长期得不到金融服务,这些问题亟需得到解决。金融服务的目标是让所有人,不论居住在城市和乡村,都能以最低的价格得到最合理和及时的服务。
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问:民营企业融资难,金融产品不能满足民营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
黄毅:从宏观层面来讲,有信用体系的建设问题。对此,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但解决这个问题难度非常大。直到现在,个人信用体系特别是中小企业家民营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仍遇到不少困难。很多担保公司和企业,可以为高科技企业等提供一些担保。但这些担保公司大多数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且大多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他们管理的都是政府重大的项目,很少为其他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还有一个财政税收政策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银行要把大买卖变成小买卖。银行的行政服务成本增加而税负不减少,很可能会出现越是与小企业做买卖,越是赚不到钱甚至亏损的状况。此外,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为小企业提供服务,也是需要研究推进的问题。
从微观的层面看,如何从制度上构建一个合理、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除此以外,银行的产品、业务创新如何跟上民营企业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从而很好地满足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我们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政策导向要加以引导
问:目前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黄毅:首先是政策导向上要加以引导。现阶段监管机构正在着力从两个方面推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第一是从政策导向上支持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包括其他类型的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
第二是从银行自身改革着手。过去银行只会做大买卖,现在要从做大买卖改进到做小买卖,从过去对公到主要对私人服务,从过去提供简单的产品服务,到提供多层次的产品服务,这既需要银行转变观念、完善内部机制,也需要银行业花大功夫吸引创新人才和经营人才。
现在有关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上的障碍,但是如何改进有关规则,促使这些规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仍然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万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