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今日发布的报告认为,上市公司业绩基础并没有想象中坚实。报告提醒投资者理性对待股价和业绩增长的关系,关注上市公司业绩存在的隐忧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报告指出,上市公司利润贡献集中度高,这一方面表明大盘蓝筹股公司已成为提升深市整体业绩的基石,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大部分公司贡献利润不多,很大程度上"凑数"而已。去年深市净利润金额前20名的公司贡献利润301.10亿元,同比增长72.27%,占深市主板净利润合计数的62.15%。
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存在短期因素:非经常性收益比重上升、三项费用非正常下降和盈余管理明显。
报告认为,促使股指在一年半时间内上涨3倍的上市公司业绩基础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坚实,种种隐忧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公司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使之无法支撑如此高的股价。
在中小企业板方面,报告指出,目前中小板ETF公司成长性已出现分化。此外,中小板ETF公司业绩增长已经落后于股本增长。
按去年年报计算,目前中小板加权平均市盈率为56.15倍。在133家上市公司中,98家的市盈率超过50倍,52家超过70倍,22家超过100倍,只有1家低于30倍。美国纳斯达克100指数加权平均市盈率为37.68倍,韩国KOSDAQ指数加权平均市盈率为30.31倍。
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所有题材最终的归宿。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保持头脑清醒,冷静评估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目前对投资者尤为重要。
个股走势将分化
上周市场剧烈震荡,部分无业绩支持的个股在快速下跌后"面目全非"。从收盘情况看,沪深大盘的周线和月线等中长期形态尚未完全恶化,基本上得益于数百只表现仍相对稳定的个股。
从上周各基金的净值情况看,尽管市场一度极为恐慌,但基金大体保持稳定,有的基金的净值还创出收盘新高。如果本周基金市场不出现大规模赎回,市场整体心态可能将有所平稳。
从本周情况看,前期买入"垃圾股"的投资者可能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继续持有上周深跌个股以等待反弹,那么在目前A股采取"T+1"及涨跌幅度限制的交易机制下,投资者的神经免不了又将受到巨大考验;另一方面,如果买入上周开始发力的基金所重点持有的蓝筹股,那么投资者不仅要付出更加高昂的成本,而且会担心"换仓"后再度被套。
从技术指标看,由于目前部分个股的投资价值仍被机构投资者看好,因此当大盘出现快速下跌时,部分买盘采取逢低进场的策略。以上证综指为例,上周三和上周四的6日乖离率指标(6BIAS)盘中都达到-4附近,而该指标在2月5日和27日分别达到-6和-5,明显弱于本周。可见,上周市场尽管部分个股表现相当惨烈,但在部分新增资金入市的背景下,市场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元气。这可能对市场短期走势产生一定的稳定功能。尤其是在快速下跌后,部分机构将对手中资产进行重新布局。那些被机构看好的品种自然能岿然不动,但被大规模抛售的品种则前景堪忧。上周市场的个股分化格局也已悄然展开。
需要提醒的是,经过上周下跌后,上证综指日线MACD、RSI等指标的头部"背离"迹象已经相当明显,即这些技术指标已难以继续上行。一般情况下,导致上述技术形态的大致原因,无非是部分资金已经对不断出台的紧缩预期有所防备,并采取提前出局的策略。
从股指中长期形态看,上述指标的背离迹象相当突出,这更令人担心。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周线图显示,RSI、BIAS等指标已经呈现出典型的背离走势。在保险资金开始全球布局、银行系QDII"出海"和调高股票交易成本的背景下,技术指标出现的这些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看起来还是很美
刚刚过去的5月有很多事情出乎投资者的意料,比如一往无前的股市和红火的并购市场。四溢的乐观情绪,仍是市场走向的真正推动力。
5月30日的走势让那些相信中国证券市场在全球已经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分析人士没了面子。与"2·27"那次大跌不同,中国股市的这次调整并没有引起连锁反应,全球其他市场仍在走高。
"黑五月"的叫法似乎已经过时。美国股市在5月不断上扬,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标普500指数在6月第一天双双创下新高。由于较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市场覆盖面更广,标普500指数的新高被视为美国证券市场完全从高科技股泡沫破灭中走出的重要标志,尽管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离高点还有很远的距离。
上周五公布的数据被理解为"低通胀稳定增长",一扫一季度GDP数据公布时的压抑气氛。
其实上周五的数据并不是十分抢眼,客观地说只是消除了一些投资者关于"萧条"的疑虑。尽管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在4月回落到美联储乐于见到的1%~2%,但美国人在4月仍经受着汽油价格大幅上扬的煎熬。同样,对于就业报告也有很多非议:美国经济的焦点,已经从利率提高与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跌,变成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与劳动力市场紧张以及关于"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率和通胀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的争论。
一些分析人士将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原因归结为参与度降低及统计方法。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过去一年非美国出生及非法移民的劳动者占据美国新增就业人数的45%,但这些人是否被计入非农就业报告尚未可知。房地产就业数据也提出很大的疑问:4月在建居民住房数量同比大幅下跌15%,但劳工数量却只减少4%左右。
悲观时甚至连良好的经济数据都会打压市场,原因是可能妨碍美联储调低利率。上周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在今年调低利率的几率只有12%,而不久前这一数据还达80%。但这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大压力,投资者似乎已经迈过这道坎。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言:"人心永远不会被埋没,人心是天生善变的,不仅仅是个人表现出这样的特性,群体也是。"
很多人相信,乐观气氛将会持续到本周,特别是在一个经济新数据相对贫乏的星期。投资者更关注的,可能是从世界各个角落传出的并购消息及其将对自己的投资组合产生怎样的影响。
过去1个月,各大公司忙着将自己的命运与别人联系在一起。根据汤姆逊金融的数据,5月全球共公布2570笔并购交易,总金额高达49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6%,其中1910亿美元来自美国。
一些人可能担心并购的市场风险过大,因为在高科技股泡沫时代,蓬勃兴盛的并购活动最后被证明是泡沫的一个特征。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对此还不必有过多担忧。各大公司并购的动力来源是手中的大量现金,考虑的重点则是合并是否可以获得协同效应。而在高科技股泡沫时代,并购看起来似乎漫无目的,只求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当时很多并购案甚至连尽职调查都省了。
所以,在这"安静"的一周,一切看起来还是很美,即使暴雨可能正在来临。(谢潞锦 姜江 林纯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