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觊觎人民币 美国会欲授权财政部干预外汇市场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无法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水平,但极易成为美国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英国媒体5月31日报道称,美国国会计划在6月份提出一项法案,授权美国财政部在汇率出现根本性“失调”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分析人士表示,在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并没有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美国让步,这促使美国国会在上述法案上达成了共识。

不过,由于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即使上述法案通过,美国财政部获得国会授权干预外汇市场,也无法直接影响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但这极易成为美国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诱使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

“美国国会的这项法案,赋予美国财政部以外汇市场干预权,从制度上保证了美国财政部在财政赤字庞大的情况下,仍能承担干预成本,与中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保证人民币汇率不会波动过大,超出实体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孙立坚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分析说。

孙立坚说,这实际上是给予美国财长保尔森在人民币汇率政策问题上更大的谈判筹码:如果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美国愿意与中国共同干预外汇市场,减小汇率浮动的损害。

对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来说,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它们若想干预本国汇率,就只有获得美国的帮助才能取得最大的干预效果。

日本的前车之鉴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年崩溃后,共同干预曾经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热门手段。1973年,日元走向浮动汇率制,美国和七国集团(G7)对外汇市场的共同干预对日本汇率政策的平稳过渡起了重大作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G7的一大主题就是讨论各国货币估值是否合理。这一局面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改变。美国发现G7各国国家利益不同,就共同干预达成共识越来越难,干预效果不佳。因此,美国此后大大减少了参与共同干预的次数。

而日本由于仍然依赖外向型经济,汇率对其国内经济至关重要,因此不得不继续独立干预外汇市场。但没有美国的配合,这种单边干预效果很差,而成本很高。到2005年,日本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干预外汇市场亏损严重,各种指标显示干预效果不佳。因此日本银行自此大大减少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不可相信共同干预

孙立坚分析说,若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制度和共同干预,中国将面临以下风险:

美中双边干预能否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现在欧元正在挑战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而欧盟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美中利益能否永远保持一致?若双方利益出现分歧,美国放弃干预,那么中国对外汇市场的单边干预就很难取得效果,这也是日本经验已经证明的。

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后,汇率走向将更难以预期,这将扰乱中国企业的决策,难以控制汇率风险。

人民币汇率浮动还将考验中国的央行。目前,中国依靠制度来控制汇率风险,一旦制度放开,央行就只能通过国际外汇市场操作来管理人民币汇率,这对央行的管理水平形成了巨大挑战。

“货币干预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孙立坚表示,“只要外向型经济结构不改变,改变汇率制度的风险就很大。”

据悉,美国国会正争取参众两院对上述法案予以绝对多数的支持,以防止总统布什动用否决权推翻此法案。 (王慧卿)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