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集装箱门被打开,顿时一股刺鼻的胶臭味直冲出来,即便站在六七米之外,眼睛还是被里面散发的气体刺激得不住流眼泪。集装箱里塞满了废旧轮胎和碎轮胎片,而这样的集装箱就有366个。《法制日报》记者在广州新港东江口码头目睹了这一幕,这是黄埔海关刚刚侦破的近年来数量最大的一起跨境走私固体废物案现场。
今年4月30日,黄埔海关惊奇地发现,在广州新港东江口码头,自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有22批次、366个集装箱的货物一直静静地躺在货柜堆场里无人向海关申报。经查发现,这是广州和东莞的三家公司运输进境的货柜,货物品名为“再生橡胶片”、“废橡胶”。而海关多次寻找货主,均未联系上。
依据相关规定,对超期未报的进境货物,海关要进行开箱查验。打开货柜门,刺鼻的恶臭以及眼前的货物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震惊:货柜里并非所谓的“再生橡胶片”或“废橡胶”,而是被国家明令禁止进口、有着“黑色污染”之称的废轮胎和轮胎切片。这些废轮胎和废轮胎切片排起来足有五公里长,总重量达8500多吨!
很快,案件有了眉目。缉私警察发现,走私行为系深圳达安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所为,涉案嫌疑人为美籍华人范某等3人。
黄埔海关缉私局将范某等3人全部缉拿归案。据范某交待,当初她在中国市场调查发现,废轮胎的生意很火,每吨收购价约为800元至2000元之间。而在美国,废轮胎都被当成废物处理,且处理废物还可获得国家补贴。而如果将这些废轮胎运到中国,收购及运费加起来每吨也只不过才花费4至10美元。这种近乎无本生意以及高额的利润,顿让范某垂涎。
2008年8月,范某伙同其弟在深圳成立了达安华泰科技有限公司,并聘请美籍华人钟某任总经理。为了使其非法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他们在进口货物的品名上打“擦边球”,将废轮胎及其切片伪报为可进口的“再生橡胶片”和“合成橡胶”等,以逃避海关的监管。范某负责在境外收集废轮胎及其切片;其弟负责具体的合同备案和申报进口手续;钟某负责在国内联系购置加工设备、寻找加工合作企业。
两个多月的时间,范某等将366个集装箱的废轮胎及其切片源源不断地运进国内。由于一直未找到下家,货物进口手续也无法办理,该批货物一直未能出手,堆放于广州新港东江口码头,直到事情败露。
近几年来,“洋垃圾”泛滥,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从外因来看,当前全球都在为垃圾污染问题所困扰,每年产生近十亿吨有害废物,90%来自发达国家。由于处置代价昂贵和场地难寻,一些垃圾就被转运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既转嫁了环境压力,又赚取了经济利益。此案中,数量如此大的废轮胎堂而皇之地从美国运出,不得不让人多打几个问号?
废轮胎是国际上公认的有害垃圾。目前,全球每年产生大约10多亿条废轮胎,世界上许多国家大都签订了《巴塞尔国际公约》,坚决禁止废轮胎进口,并对本国从事废轮胎回收、利用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和免税等政策鼓励。
据专业人士介绍,废轮胎可以用来炼制柴油、汽油和液化气。用1吨废轮胎炼油可以产生800元至1000元左右的利润,因此,利用废轮胎土法炼油在我国不少地方都存在。然而,土法炼油的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硫化氢、二氧化硫、苯类、二甲苯类等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的废渣也严重污染土地和水源。而且,用废轮胎炼制的俗称的“轮胎油”质量容易不达标,对汽车发动机也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害。
“如果将废轮胎进行翻新后再出售危害更大。”黄埔海关隶属新港海关东江查验科科长陈文告诉记者,“使用这样的轮胎上路很危险,特别是在高速路上。”据统计,高速公路上70%的交通事故是由轮胎使用不当或质量问题所引发的。
黄埔海关缉私局副局长蔡红宇介绍说,根据《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进口属于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针对这批废轮胎如何处置,蔡红宇表示,最终将会依法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
记者从海关总署缉私局获悉,2005年至今,全国海关共立案查处走私废物犯罪案件229起,查获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4.4万吨,依法对609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