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中华鲟频频落难长江口 人类活动是幕后黑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4月29日,工作人员打捞中华鲟死尸。当天,湖北省宜昌市镇江阁江边旅游码头发现一具体长3米、体重约300公斤的雌性中华鲟死尸。宜昌市渔政工作人员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将这条雌性中华鲟死尸拖离现场进行死因鉴定。 新华社发(文振效摄)

今年1月至今,中华鲟、抹香鲸、江豚等大型珍稀水生动物纷纷“落难”长江口,次数竟有6起之多。如此密集的伤亡事件,是天灾还是人祸?

昨天(6日),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此专门召开专家研讨会,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尽管目前分析的一切仅仅还是推测,但多数专家认为,捕捞、航运、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幕后黑手”。

集中“落难”异常死亡疑点多

在今年长江口大型珍稀水生生物的“落难者”名单上,记者看到了3尾中华鲟、2头江豚和1头小抹香鲸,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全都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令人遗憾的是,除1月18日遭渔民误捕的巨型中华鲟被抢救成活之外,其余全部死亡,其中一尾中华鲟竟被螺旋桨拦腰切成了两断,情形惨不忍睹。

除了短时间内的高密度死亡之外,专家们还发现了许多异常之处。首先,6起事件的“落难者”体型较大,基本处于成熟的青壮年期;其次,中华鲟的出没时间与洄游习性不符;再者,除小抹香鲸搁浅在浦东海边以外,其余的死亡地点均位于沪崇苏大桥两侧不远处。

从死亡原因来看,6起事件中有4起都是非正常死亡。其中,有一尾中华鲟被人发现时已漂浮在水面,尸体发臭却没有任何伤口,虽然外皮完好,但内脏已经腐烂,死得很是蹊跷。而一直以来只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出没的抹香鲸为何会搁浅在长江口,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谜。

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科技人员在长江上捕捞野生中华鲟,以便进行人工繁殖(摄于2006年3月20日)

环境变迁令水生动物束手无策

由于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大型水生珍稀动物的集中“落难”引发了专家们的种种猜测。

为何死亡区域和地点相对集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沈新强推测,长江深水航道的建设可能把许多水生生物的洄游路线规定死了,“想象一下,原本有多个岔道可以自由选择,现在人为挖出了一条平坦大道,水生动物们也就别无选择了。”

另一方面,不少专家表示,目前,长江沿岸的滩涂湿地几乎被占用光了,从上游而来的水生动物千里迢迢游到长江口,一路上很难找到一个歇脚的地方,长江口的浅滩湿地无疑成了它们唯一的落脚地儿。

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程家骅则认为,应该重视环境噪音对于水生动物的影响。“鲸类、豚类等水生动物都是靠声波来探路,并作出相应判断的。”程家骅说,水上在建工程发出的打桩声、机械轰鸣声很可能混淆水生动物的听觉,让它们“找不着北”。

一项由上海水产大学教授杨红主持的“长江隧桥工程对中华鲟洄游的环境影响监测”初步表明,大桥桥墩让水流速度减慢,使得中华鲟的通过速度也随之放缓,这无疑增大了其被误伤、误捕的几率。(记者 任荃 实习生 刘力源)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
"世界地球日"数万尾人工繁殖中华鲟放流长江
产卵地遭污染 中华鲟面临灭顶之灾
中国初步成功实现人工畜养野生中华鲟
沪昨举行中华鲟最大规模放流 保护地明年建成
6.5万尾中华鲟放流长江
万条中华鲟放归长江 中国人工养殖中华鲟23年
上海设封渔区保护中华鲟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