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走生态治水之路 人口多了 用水少了
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1立方米,属于重度缺水城市。北京市的人口从2000年底的1107.5万增加到2005年底的1578万,但总用水量却从2000年的40.6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34.5亿立方米,北京正在迈向节水型社会。
从源头治理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怀柔区神堂峪村共接待了17万游人,光小车就有3万多辆。随着山区民俗旅游的发展,大批城市居民到山区休闲度假,给山区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留下了污水和垃圾。据统计,山区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约2.94万吨,日生产垃圾约3000多吨,其中60%以上堆放在河道或沟道附近,严重影响河流、水库水质。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说,占全市总面积61%的山区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全市现有85座水库,绝大部分在山区,科学地保护好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水质至关重要。
北京市水务部门变下游治理为从源头上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采取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具体包括封山禁牧,恢复植被;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39处;建设生态河道等。
毕小刚说:"通过综合治理,目前已经建成清洁小流域20条,使密云水库在连续干旱、蓄水锐减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国家饮用水二类水质标准。"
农业用水减两成
农业用水占北京市用水总量的40%。目前,北京市完成节水农田建设20万亩,累计节水灌溉面积已达550万亩。在怀柔区雁栖镇范各庄村,看见村民白玉贵手持IC卡插入了田间的智能水表控制器,电子显示屏可看到"第三户,剩76.8元,用掉116.5方水"。白玉贵说:"以前种葡萄是大水漫灌,现在实行滴灌后,可比以前省2/3的水。"
"水表一转,农民用水少一半。现在全村家家都装上了水表,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农业用水,全部实行了用水凭卡",南李渠村用水协会会长肖善军说。
毕小刚介绍说,实行节水灌溉技术后,北京市农业用水量由2000年的16.5亿立方米,减少到2005年的13.2亿立方米,减少了22%。北京市农业用水在各类用水中排名由第一位降到第二位。到2010年,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95%以上,农业年用水将由12亿立方米减少到10亿立方米。
温榆河水将成为再生水
温榆河原是一条排污河,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沿河污水排入量逐年增多,年污水排放总量达3.24亿立方米,河水污染严重,水质为劣5类。
北京市水务局从2003年开始,有代表性地选择了7个排污口进行试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环保技术,寻找到了一系列高效、经济的生态治污方案,为今后大规模治理提供了经验。在昌平区二排干排污口附近,有一个100多米长的池子,臭气熏天的污水从池子的一头流进,经过生物膜技术的处理,从池子另一端流出的水已经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些来自回龙观等地24万人的生活污水,总氮磷超标28倍。"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总工程师奚学仁说,治水是为了用水,温榆河全部治理完之后,将成为北京市最大的再生水基地,最多每年可提供3亿多立方米的环境用水。(记者: 刘 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