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药残留物、化妆品、装修等造成的污染被频频曝光,“环保”成为我国社会的关键词。然而,与GDP共同攀升的环境问题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更呼唤着源源不断的科学智慧。
刚刚闭幕的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国家提出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增强环境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环保科技究竟如何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为环保事业保驾护航,仍是需要在实践中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环保科技需要长期投入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井文涌参与了云南滇池污染治理的项目研究任务。滇池是中外驰名的水域风景区,由5条河流汇聚而成。原来滇池的水是可作饮用水的二类水体。由于污水排入和旅游业发展,1996年滇池突然出现蓝藻,成为劣五类水体。当地虽然截住了流入滇池的城市污水,却对农村施用化肥所造成的污染无能为力。该课题组通过种植水生生物、水体过滤等科学方法帮助滇池进行生态恢复。
“环境问题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具有个体性和特殊性,因此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对症下药。”井文涌说,“环境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求研究者脚踏实地,国家政策具有连续性。”
“谁抢占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中掌握了主动权。”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高屋建瓴地提出“科技兴环保”的战略。
周生贤说,我国三十多年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历程,也是环境科技不断进步的历程。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环境科技的发展,开展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物迁移转化等基础研究,研发了脱硫除尘、水体生态修复等一大批关键技术,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同时他表示,为改变环境科技的落后状况,今后我国将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力度,启动一系列重大环境科研项目,以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保科技依靠科学决策
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给我们举了二氧化硫消减技术的例子说,二氧化硫在我国主要由化工生产和电厂发电产生。企业自我消减二氧化硫的成本约在1300元人民币/吨,而国家规定的排污收费仅为600元人民币/吨。这就使企业不愿自动安装排污技术,而是消极地等待国家主管部门的消减措施。此外,国家向占据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一半以上的电厂施行脱硫补贴,一笔账算下来企业不但不会为此花钱,还会相对赚钱。“这虽然是鼓励企业就地消减,但结果导致企业不主动采用环保科技。”
“科学的环境决策决定着环境科技可以有的放矢,但相关研究在我国尚处空白。”王金南说:“科学的环境决策包括环境规划和环境评价,它们是环保领域的软科学,也是启动具体环保项目前的必修课。”
目前我国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不合理规划引起的。北京首钢公司的搬家就是最好的例证。首钢地处北京的上风地带,2002年该公司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占城市总量的23%。因此,这样一座耗资巨大的生产企业不得不迁址。更为严重的是,首钢年产800万吨钢铁要消耗7200万吨水,而北京早已缺水告急。
针对类似情况,我国已出台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原来单纯要求对工业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发展为对城市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环境评价。此外,我国环保专家也在对排污交易、环境税、生态补偿、环境责任保险等进行研究和规划。
环保科技呼唤配套政策
“环保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环保科技又呼唤配套政策。”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陈述彭开宗明义。他认为,在我国旧账欠的较多的情况下,仅靠单项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多学科融合集成,而且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我国科学家往往希望自己搞技术,但又缺乏必要的资金;企业虽然资金充裕,但又缺乏导向性的政策。井文涌说,国家用纳税人的钱支持的技术开发往往是温室条件下的示范工程,无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国家在环保领域有责任发展自己的公益职能,组织开展前瞻性和先导性的研究,同时鼓励社会参与环保科技创新。
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中认为,我国环保产业目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国家应早日出台相关法规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从事以市场为导向的环保科技研发,生产附加值高的环保科技产品。据他介绍,目前一台空气质量监测仪的价格动辄200多万元人民币。由于缺乏政策激励,国内企业即使有能力,也不愿轻易涉足这一投资巨大的领域。
井文涌认为,我国环保产业也由于缺乏政策机制而未成大的气候。当今世界,环保已成为公认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球环保产业的总产值约为60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中国才4000亿人民币,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环境科研,中国将引导国内外企业参与环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周生贤表示,“国家环境科技计划和重大环境工程项目要向企业开放,特别在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环保技术研发中心。”
本次环保科技大会上,由86位环保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环保智囊团”组建,斥资数十亿元的水体污染防治工程也正式启动。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目前,科技部与环保总局正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总体部署,安排落实“十一五”环保科技工作。环境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环境科技支撑体系。专家认为,这一目标开启了全民性的环保科技建设事业,更昭示着我国社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历史性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