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年内,中国环境投资至少需要7万亿元人民币。在昨日召开的第九届科博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一位环保专家估计的这一数字引起了与会人士的热议。“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实现这一投资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建设环保‘软环境’,保持对投资的长期吸引力。”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认为。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环保市场规模大约为240亿美元,在全球6000亿美元的市场上占4%的份额。但相比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成熟期的环保产业,我国产业政策相对滞后,融资渠道不畅,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瓶颈。
北京市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环保产业的融资渠道目前还比较单一,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和政府投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问题专家顾海兵认为,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民间资本、非政府组织资金、外资都是环保投资的重要来源,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多元化资本向环保领域流动。
“近年来,中国环保市场的国际投融资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昨日论坛上,杨富强提出了这一令人警惕的信号,他认为,环保执法欠缺力度是使投资环境失去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美国ITT水处理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几家外资环保企业之一。公司高层负责人表示,由于看好奥运带来的环保商机,ITT早就将中国战略的重心转向了北京地区。去年同北京市政府签署了治理凉水河流域和奥运村周边地区污水环境的工程,其中清河污水处理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和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启动。但是,在主力市场——住宅水处理领域,ITT的进展一直不太理想。“由于缺乏严格的住宅水处理标准或鼓励政策,我们很难向建筑工程公司推广我们的净水产品。”ITT一位高级主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