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6日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5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5亿元,治理沙源1500万亩、退耕还林233万亩、生态移民4.5万人,锡林郭勒大草原又绿起来了。
锡林郭勒草原是距北京最近的大草原,由于多年来草原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长期超载过牧,特别是遭受连续3年的特大干旱,这块举世闻名的草原曾沦为风沙源头。2000年,国家扶持锡林郭勒盟相继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一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施了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同时,辅之以草原灭蝗、人工增雨、草场改良等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草场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实施“围封转移”5年,生态体系初步形成,绿色生态防线作用开始显现。重点治理区的生态明显好转,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首次出现双减少,生态状况初步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局面。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测设计院监测显示,锡林郭勒盟休牧区与非休牧区相比,草群高度增加6.5厘米—20厘米,盖度提高8.2%—50%,亩产鲜草增加17.8公斤—114.5公斤。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面积由2001年的7120平方公里减少至目前的4053平方公里,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场植被平均盖度由17%提高到41%;全盟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由2001年的28天减少到2005年的6天。(杨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