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3月9日电 南水北调,这项中国最大的调水工程一直受着环境问题的困扰。正在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重点搞好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污染防治。……继续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工程。”
“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0亿投资”,南水北调毫无疑问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这项为解决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工程,期望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经过几届领导人多年的酝酿,分为东、中、西三线的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为保证“一江清水向北流”,从中央到地方,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输水沿线的水质达到三类标准。过去5年,南水北调东线的江苏、山东及中线相关省份,在沿线新建了一大批污水处理厂,从而改变了以前污水直接下河的状况。
南水北调过程中控制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截污导流工程,截污导流是指将所有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水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其导入其他河道中,最后进入海洋,不让污水进入南水北调的清水廊道。目前这一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除了资金缺口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同样存在于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从2003年开始,江苏省正式提出了沿江开发的发展战略。目前,江苏沿江的每个市、县基本都建立了或是计划建立化工园区,其中包括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的扬州和江都。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董雅文说,南水北调水源地和沿江开发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沿江开发给南水北调埋下了隐患。可以说,沿江开发发展越快,水源地的保护就越难。
“治污成则南水北调成,治污败则南水北调败”,参与过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王嵘认为,环境保护的成败将对南水北调工程起到关键作用。(记者 蔡玉高、傅丕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