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今天即时起至七月份启动淮河应急预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天在此间指出,启动应急预案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枯水期淮河流域群众的饮水安全。
潘岳说,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枯水期淮河来水量锐减三分之一,水少和水污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质和自净能力已开始下降,造成部分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危机。环保总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会同建设部、水利部和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人民政府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立即启动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状态期间,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限产限排和停产措施。第一批对象是在淮河干流的蚌埠闸、洪汝河,以及豫皖交界的沙颍河、涡河等敏感河段的重点污染企业。据悉,一百六十八家企业将被限产限排和停产。
合理调度闸坝泄水量。目前淮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闸坝)五千三百多座,正常的生态基流不足,希望有关部门能科学制订上下游和干支流水库闸坝调控方案,并提前通报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防止造成水污染事故。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与各级政府也要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潘岳指出,淮河治污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离完成“十五”规划还剩下八个月时间,但“十五”环保规划中全部治污项目仅完成百分之三十五、投资仅完成百分之四十一。他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地方政府负责人至今还没有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甚至充当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太慢,造纸、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印染等一些高耗水、重污染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占工业排污总量的七成以上;
环保法律所赋予的执法权限有限,使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老问题依然存在;
水环境监管职能交叉,体制不顺,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难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尚没有形成,治污资金严重缺乏,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率极低;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闸坝林立,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汛前腾库时容易引发水污染事故。如此种种,使淮河水质的整体状况至今尚未根本改观,离“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潘岳强调,淮河污染积累多年,治污必须治本。要充分认识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不能因“局部改善”而忽视“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也不能用“形势依然严峻”来否定多年治淮的成效。要举全社会之力,上上下下团结起来协同作战,坚持标本兼治的治理思路,才可能破解淮河治污的诸多难题;只有破解了淮河治污的难题,中国水污染治理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沿淮四省人民政府代表出席发布会,并就本省落实去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精神做了发言。 (记者赵胜玉)
中新网 2005年4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