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七亿立方淡水历时两周,经千里到达珠三角后,连日来,珠三角广州、中山、珠海、澳门抢淡水压咸潮,一千五百万饮水受咸潮影响的民众终于又喝上了甘甜水。
然而,这次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工程毕竟是应急工程,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击退咸潮的入侵;而要长久地、根本地消除珠三角咸潮灾害,则要靠珠三角自身的水资源综合治理。
去冬今春珠三角咸潮危害严重,对其成因,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咸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干旱,江河水位低,海水上溯造成的。广东自二00二年,连续三年的干旱助长了咸潮的气势,加重了今年咸情。
其次,去年珠三角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且持续时间长,造成地面上水分大量蒸发,居民用水需求量加大,珠三角地区用水捉襟见肘。
据广东省水利厅最新一项公布透露,广东的年总用水量持续多年递增,年递增幅度约百分之五。
广东省年用水消耗量为一百六十多亿立方米,浪费率为总用水量的三成七,此项指标高居全国榜首。专家指出,广东在全国是至今没有定额用水、没有超额累进的阶梯水价的为数不多的省份。
针对于此,珠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们表示,解决咸灾影响不能单靠调水,必须立足于全流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长效科学用水和防范机制。
尽快开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供水规划工作,通过实施西水东调等重大工程,制定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供水工程建设方案和相关的非工程措施,以解决三角洲区域城市供水等问题。
同时,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抗旱抗咸根本。专家认为,珠三角水资源总量短缺,靠修水库建调水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
同时仍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据介绍,目前珠江委已经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网河河口潮汐物理模型,该模式将对珠三角地区的咸潮进行预警,并研究咸潮上溯的基本原理,为今后抗旱御咸提出建议。
(记者陈国华)
中新网 2005年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