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本报对“清查放射源,确保百姓安全”专项整治进行了连续报道。采访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对于自今年5月起启动的这次大摸底,政府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清查行动无论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都是空前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搞清放射源的“家底”,一定要对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
在结束报道前,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司放射源管理处处长赵永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放射源科学管理目前开始实施的四大有力举措。“尽管前面的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毕竟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措施一:对每个放射源将设一个终生编码
放射源存在私下交易现象。如上海的A经销商,打算将放射源卖给外省的B使用单位。B单位事前应当在上海办理准购证,而A却在B未办证的情况下就和其成交。私下交易容易造成管理失控。
记者:私下交易是以前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在管理中碰到的一个难以杜绝的问题,在今年6月1日放射源转由环保部门管理后,你们对此有何新措施?
赵永明:环保部门将对放射源进行放射源编码管理,通过编码给每个放射源发一个“身份证”。目前全国一共有北京、四川、甘肃三家厂商生产放射源,从厂里生产之日起,每一个放射源就有这张“身份证”,这是它这一辈子唯一的凭证,有利于追踪放射源去向。一方面,确保放射源不丢失,另一方面万一我们发现无主放射源,可以通过编码找到责任人单位。
记者:那对于非国产的放射源的控制环保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呢?
赵永明:我们已经同海关达成共识。凡是进口到我国的放射源,必须要有环保部门的批复,也就是必须在环保部门备案,否则海关不会放行。
措施二:鼓励厂商在安全前提下回收利用
我国自80年代开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立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20年过去了,尤其是经过今年的“清查放射源”行动后,很多地区的废物库都不够用了。
记者:上海现有1118立方米的放射源废物体存储库,已经用掉了五分之四。这项专项行动启动后,估计现有的库就不够用了,为此本市计划再建一个1118立方米的放射源废物存储库。那么,国家环保总局在放射性废物库建设上是否有规划?
赵永明:今明两年,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将在已拥有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基础上,再投资进行改、扩建。
记者:有专家认为,将废弃放射源收储并不是最佳的方案,因为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可能。从资源利用和消灭污染的双重考虑来看,今后我国会否采取像德国那样对废电池实行厂家回收利用一样的模式,让生产厂家回收放射源?
赵永明: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有所考虑,因此在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首次从资源化的角度提出了“鼓励厂商回收利用”。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生产厂商生产放射源的成本不高,最高不过几万元;但是要回收利用成本却相当高,而且工艺和技术要求很高。
记者:据了解,香港、西班牙对进口的放射源,都要求在源废弃后返回给出口国。那么我国内地对于进口的放射源是不是也将采取这种措施?
赵永明:是的。尽管目前为止国外厂商的回收价颇高,但我们仍严格执行。
措施三:督促放射源使用企业自律
由于放射源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等重大工程质量的检测上,所以放射源运输频率就非常之高。尽管法律要求“对于放射源的运输必须有专人押运”,但是很多企业在操作中却并不遵守。
记者:对于放射源的运输是怎样要求的?
赵永明:首先,放射源使用单位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备案;其次,在运输中,放射源必须有5层包装,确保绝对安全。
记者:但事实上还是有人违规操作,你是否认为有必要在技术上更新,如采用GPS定位系统,对放射源的运输进行自动化监控?
赵永明:当然,我们知道GPS定位系统很好,但是在放射源的管理中,我们不能依靠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成本太高,安装一套GPS系统要几千元,维护费用也非常高,一个放射源附加上一套GPS这样的做法是不可思议的;二是,GPS安装在哪里的问题,安装在包装物上吗?如果放射源脱离了包装,那我们找到包装又有什么意义呢?
记者:那对于这个情况环保部门如何处理呢?
赵永明:的确,一些放射源使用单位都未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对此,环保部门一方面将加强抽查、检查的频率,另一方面,我们将强化放射源使用单位的自律观念。就像法律再严格也有小偷一样,规章制度再健全,放射源的安全管理离不开企业自觉。
措施四:建立全国信息共享
放射源尤其是野外探伤仪往往是跨地区流动的,这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
记者:对于跨区域流动的放射源,如何能够让两地的环保部门都做登记?
赵永明:国家环保总局将为企业免费提供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网络版表格,便于企业填写。同时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这样将便于地区之间信息共享,将自己的外地的放射源在自己地区内的情况都知道。
记者:本次清查放射源活动至今已经进行了三个多月,今后在对放射源的管理上,环保部门有怎样的思路?
赵永明:我国的放射源管理将不会是简单依靠技术和行政的管理,而是“科学的管理”。一是科学宣传,放射源并不神秘,它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每栋大楼里都有的烟雾报警器就是一个小的放射源,只不过由于它的放射性微乎其微,因而是“免检”的;二是科学方法,我们对放射源的管理将是全过程的控制,我们不仅抓住了“身份证”制度这一主线,还将加大抽查检查的力度。
记者:那么本次抽查的结果如何?是否比环保总局启动整治前的情况要严峻的多?
赵永明:事实上,我们在此之前对形势就已经有了估计,清查之前全国放射源的数据是8万枚左右,而经过清查后,很多未经登记的放射源都被找了出来,估计总数可能突破10万枚。我们查到的越多,可能的隐患就越少,放射源今后的管理就能越完善。(张彩平)
上海青年报 2004年9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