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让我国海洋生物红色警示频闪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4 年 03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鉴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先天不足,面对多年来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刘瑞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已被列入我国物种红色名录,有的正处于濒危状况,对此该是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和采取对策的时候了。

    今年82岁高龄的刘瑞玉院士,目前正参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组织的项目,与国内一些学者共同编撰一部名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著作。他负责组织撰写海洋无脊椎动物部分,手稿现已完成,正交付出版。

    刘瑞玉分析说,我国海域缺乏大洋性资源,很少有产量百万吨以上的大种群鱼类,只有地方性的带鱼、鯷鱼和外海洄游性的鲐鯵鱼等尚有年产几十万吨的资源量,这是自然条件所限,原因是我国海域没有处在冷暖洋流交汇地方的生物活跃区,生物资源的储量形不成大气候。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不仅对这些有限的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和保护,反而严重捕捞过度,加之盲目填海、工厂排污,环境破坏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已面临灭顶之灾。胶州湾著名的沧口泥沙滩生物多样性很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尚有100多种底栖动物,而到八十年代以后环境被破坏,多数物种难以生存,仅剩下四五个种类了,经济种产量也急剧下降,主要是填海和污染使众多贝类失去了生存繁衍的家园。原来在海滩上能钓到大量的蝼蛄虾,现在却成了罕见的物种。过度捕捞对我国特有种大黄鱼、中国对虾、小黄鱼资源破坏更是毁灭性的。

    刘瑞玉指出,即将编辑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一书,中国对虾、中国龙虾等不少种均被列入濒危或近危物种行列。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看到的红色大个龙虾基本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价格达到每公斤二三百元。作为旅游纪念品的硕大唐冠螺也被列入濒危物种,不仅在海南岛采不到,目前在远离大陆的西沙群岛也不见了。至于中华鲟、中华白海豚等更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动物。这些物种濒危状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栖息地被破坏,种群数量大大减少。

    当前,随着渔业捕捞手段的高科技化和资源减少,渔船的网眼也变得越来越小。目前采取的禁渔措施,虽然行之有效,但开海之后,出海渔船数量和网具规格如果没有严格限制,必然造成集中时间打歼灭战,渔业资源的恢复和生产的良性发展还有待时日。

    刘瑞玉认为,当务之急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决心,要减少捕鱼船,帮助渔民转产,防止捕捞过度。同时,要坚决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使资源能够再生和持续发展,严禁破坏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项目上马,还我海域一片蓝。(张荣大 吕福明)

    

    新华网 2004年3月30日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文章:
农业部发文对今年海洋伏季休渔方案作出调整
中国确定海洋经济增长目标 逐步建成为海洋强国
福建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海水水质甚优
任何人利用海洋资源要审批 广州对海域确权管理
深圳周边海洋环境退化严重 附近已无原生态海域
国家海洋局发布2003中国海洋环境、灾害和平面公报
黄河入海口启动"数字海洋"工程 全部测量4月底完成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