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三)企业家对上市风险的认知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公司上市之后面临的七个方面风险的认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企业家认为上市风险较高(最低为3.16)。调查发现,企业家认为最大的上市风险是能否一如既往地控制企业,其中,“经理人控制风险增加”(3.57)排在首位,“控制权被稀释,存在控制权争夺或转移风险”(3.45)排在第三位(见表28)。同时,企业家对上市风险的认识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调查表明,企业家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特别是对内部人控制问题非常担心,而实际上,内部人控制问题不仅仅是企业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安排,也涉及到外部制度、法律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因此,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法规,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降低控制权旁落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将大有助益。
表28 企业家对上市风险的认知(5分制)
|
经理人 控制风险 增加 |
股价 非理性波动 影响企业 正常生产 经营决策 |
控制权被稀 释,存在 控制权争夺 或转移风险 |
存在退市 风险 |
信息披露 增加,可能 会影响企业 的竞争优势 |
诉讼风险 增加 |
政治风险 增加 |
总体 |
3.57 |
3.48 |
3.45 |
3.31 |
3.29 |
3.28 |
3.16 |
东部地区企业 |
3.57 |
3.46 |
3.46 |
3.28 |
3.29 |
3.27 |
3.14 |
中部地区企业 |
3.57 |
3.49 |
3.43 |
3.32 |
3.26 |
3.31 |
3.18 |
西部地区企业 |
3.63 |
3.52 |
3.48 |
3.38 |
3.36 |
3.35 |
3.22 |
东北地区企业 |
3.47 |
3.50 |
3.39 |
3.29 |
3.19 |
3.20 |
3.12 |
大型企业 |
3.48 |
3.37 |
3.29 |
3.20 |
3.21 |
3.24 |
2.92 |
中型企业 |
3.57 |
3.53 |
3.45 |
3.33 |
3.31 |
3.27 |
3.22 |
小型企业 |
3.59 |
3.46 |
3.48 |
3.30 |
3.29 |
3.30 |
3.15 |
国有独资企业 |
3.56 |
3.36 |
3.38 |
3.35 |
3.24 |
3.35 |
3.16 |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
3.57 |
3.49 |
3.45 |
3.30 |
3.29 |
3.28 |
3.16 |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
3.59 |
3.36 |
3.36 |
3.26 |
3.25 |
3.30 |
3.10 |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
3.58 |
3.51 |
3.47 |
3.32 |
3.30 |
3.27 |
3.17 |
农林牧渔业 |
3.68 |
3.60 |
3.58 |
3.53 |
3.41 |
3.68 |
3.53 |
采矿业 |
3.78 |
3.46 |
3.40 |
3.13 |
3.16 |
3.15 |
3.09 |
制造业 |
3.58 |
3.48 |
3.45 |
3.31 |
3.30 |
3.29 |
3.16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68 |
3.49 |
3.55 |
3.55 |
3.38 |
3.42 |
3.36 |
建筑业 |
3.45 |
3.56 |
3.44 |
3.16 |
3.26 |
3.17 |
3.0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59 |
3.38 |
3.30 |
3.19 |
3.29 |
3.37 |
3.25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3.34 |
3.50 |
3.31 |
3.06 |
3.13 |
3.08 |
2.95 |
批发和零售业 |
3.51 |
3.46 |
3.41 |
3.32 |
3.25 |
3.24 |
3.17 |
住宿和餐饮业 |
3.59 |
3.52 |
3.33 |
3.24 |
3.39 |
3.34 |
3.00 |
房地产业 |
3.62 |
3.61 |
3.59 |
3.40 |
3.33 |
3.35 |
3.2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58 |
3.23 |
3.30 |
3.17 |
3.14 |
2.98 |
3.07 |
四、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
在充分了解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包括未来三年的融资战略、企业家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个人能力和企业组织能力,以及企业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的战略选择。
(一)未来三年的融资战略
1、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意识明显增强
关于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与过去三年相比,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选择“上市”(23.2%)、“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23%)、“发行短期融资券”(9%)、“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4.5%)、“银团贷款”(20.8%)、“发行可转债”(4.4%)等的比重都有较大幅度地增加;尤其是“上市”,作为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方式,其增长比例达到8倍左右,表明资本市场战略在未来三年中受到更多的重视(见表29)。
2、企业家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
调查发现,与过去三年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相比,“长期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仍然是大多数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利用最多的两种融资方式,选择比重分别为72.2%和41.2%。但是,和过去三年相比,选择“长期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比重都在下降,“长期银行贷款”下降的幅度较小,仅为1.3%,而“民间借贷”下降的幅度较大,为14.1%(见表29)。这表明,未来三年,银行贷款仍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但是作为“非正式融资”的民间借贷却在企业未来三年的融资计划中呈下降趋势。结合企业融资时遇到的困扰来看,可能是因为企业强烈地感受到民间借贷成本高、规范程度低,因此更多的企业正准备摆脱对民间资本市场的依赖性。
表29 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融资方式(%)
|
总体 |
长期银行贷款 |
72.2 |
民间借贷 |
41.2 |
上市 |
23.2 |
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
23.0 |
银团贷款 |
20.8 |
发行短期融资券 |
9.0 |
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
4.5 |
发行可转债 |
4.4 |
3、中小企业中有上市计划的企业比重增长较快
上市融资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市场战略之一。未来三年中,不同规模的企业计划上市的比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大型企业计划上市的比重达到44.1%,中型企业计划上市的比重为30.4%,小型企业计划上市的比重为13.5%。这表明大型企业更重视上市这一资本市场战略。然而,与过去三年相比,上市计划增加比重最大的却是小型企业,从0.7%增加到13.5%,增长了近20倍;其次是中型企业,从2.7%增加到30.4%,增长幅度也超过了10倍;而大型企业仅增长了不到3倍。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积极性提高更快(见表30)。
表30 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融资方式(按规模分,%)
|
大型企业 |
中型企业 |
小型企业 |
上市 |
44.1 |
30.4 |
13.5 |
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
19.2 |
25.5 |
21.7 |
发行短期融资券 |
22.2 |
9.7 |
6.1 |
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
22.2 |
4.3 |
1.5 |
长期银行贷款 |
67.4 |
71.1 |
73.9 |
银团贷款 |
23.0 |
21.5 |
19.9 |
发行可转债 |
9.2 |
4.6 |
3.4 |
民间借贷 |
13.4 |
34.2 |
52.0 |
4、民营企业中有上市计划的企业比重增长较快
未来三年中,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计划采取资本市场战略的比重要高于非国有独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说明国有企业仍然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如果与企业过去三年实施的融资方式结合来看,非国有独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计划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比重增幅要远大于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以上市这一资本市场战略为例,国有独资企业增长了3倍,而非国有独资企业则增长了近9倍;国有控股和中央直属企业增长了不到3倍,而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则增长了近15倍(见表31)。调查表明,非国有独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意识尤其是上市融资的意识提高得更快。
表31 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融资方式(按经济类型分,%)
|
国有独资企业 |
非国有独资企业 |
国有控股公司和 中央直属企业 |
民营企业和 家族企业 |
上市 |
24.9 |
23.1 |
28.8 |
19.9 |
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
17.8 |
23.5 |
18.4 |
23.7 |
发行短期融资券 |
17.8 |
8.4 |
16.8 |
7.5 |
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
10.7 |
4.1 |
11.3 |
2.6 |
长期银行贷款 |
72.6 |
72.3 |
72.0 |
73.6 |
银团贷款 |
23.9 |
20.7 |
22.0 |
20.7 |
发行可转债 |
4.1 |
4.3 |
6.6 |
3.7 |
民间借贷 |
22.8 |
42.5 |
22.3 |
46.6 |
此外,不同地区的企业未来三年计划选择的融资方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和过去三年相比,不同地区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积极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不同行业看,未来三年计划上市的比重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7.9%),住宿和餐饮业(39.1%)以及采矿业(37.2%);而与过去三年相比,各个行业对资本
市场的重视程度均明显提高。以上市为例,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更是从0增加到14%以上(见表32)。这表明,高科技产业、资源类产业以及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产业计划参与资本市场的意识最强。
表32 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融资方式(按地区和行业分,%)
|
上市 |
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
发行 短期 融资券 |
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
长期 银行 贷款 |
银团 贷款 |
发行 可转债 |
民间 借贷 |
东部地区企业 |
22.7 |
23.1 |
7.8 |
4.5 |
73.6 |
20.9 |
3.9 |
37.9 |
中部地区企业 |
24.1 |
25.6 |
11.1 |
4.2 |
69.6 |
21.3 |
5.0 |
46.5 |
西部地区企业 |
21.2 |
19.5 |
9.7 |
5.0 |
70.8 |
20.8 |
4.6 |
44.1 |
东北地区企业 |
28.3 |
21.1 |
10.8 |
4.2 |
68.7 |
15.7 |
3.0 |
38.0 |
农林牧渔业 |
24.7 |
20.8 |
11.7 |
|
74.0 |
13.0 |
7.8 |
45.5 |
采矿业 |
37.2 |
18.6 |
23.3 |
7.0 |
81.4 |
20.9 |
4.7 |
16.3 |
制造业 |
24.0 |
22.7 |
8.8 |
4.4 |
72.5 |
20.7 |
3.9 |
39.8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5.5 |
14.9 |
10.6 |
6.4 |
80.9 |
23.4 |
6.4 |
29.8 |
建筑业 |
12.4 |
21.7 |
11.6 |
7.8 |
68.2 |
21.7 |
6.2 |
48.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0.0 |
10.0 |
13.3 |
10.0 |
65.0 |
28.3 |
5.0 |
36.7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47.9 |
45.8 |
4.2 |
6.3 |
50.0 |
14.6 |
4.2 |
29.2 |
批发和零售业 |
12.1 |
20.2 |
5.6 |
3.5 |
78.8 |
17.7 |
2.5 |
48.5 |
住宿和餐饮业 |
39.1 |
47.8 |
4.3 |
4.3 |
60.9 |
21.7 |
4.3 |
43.5 |
房地产业 |
14.3 |
31.4 |
12.4 |
2.9 |
79.0 |
32.4 |
3.8 |
51.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4.8 |
18.5 |
7.4 |
|
51.9 |
18.5 |
|
40.7 |
(二)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企业家能力和企业组织能力
企业实施资本市场战略需要比较强的企业家个人能力和企业组织能力。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家不仅具备了参与资本市场的意识,而且制订了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计划,因此,本次调查考察了中国企业是否具备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能力。
1、企业家认为自己基本具备参与资本市场的企业家能力
企业实施资本市场战略必须具备相应的企业家能力。本次调查从“董事长/总经理非常重视资本运作”、“董事长/总经理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积极引进资本经营人才”和“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制定资本运营战略”等四个方面了解了企业家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对“董事长/总经理非常重视资本运作”的评价值最高,为3.62,其次是“董事长/总经理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评价值为3.52。此外,企业家对“积极引进资本经营人才”和“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制定资本运营战略”的自我评价也较高,分别为3.4和3.3。
调查表明,目前企业家认为自己基本具备参与资本市场的企业家能力(见表33)。
2、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参与资本市场的组织能力
企业实施资本市场战略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本次调查从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了解了企业家的自我评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对“规范化经营得到明显改善”和“资本管理水平正在提升”的评价值最高,分别为3.64和3.61;对“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面对商业机会,能够及时筹集资金进行投资”和“资本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的评价也较高,评价值分别为3.48、3.42和3.42。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参与资本市场的组织能力,资本市场运作也已经进入到企业的战略层面(见表33)。
表33 企业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企业家能力(5分制)
|
规范化经营得到明显改善 |
董事长/总经理非常重视资本运作 |
资本管理水平正在提升 |
董事长/总经理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 |
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
面对商业机会,能够及时筹集资金进行投资 |
资本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
积极引进资本经营人才 |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制定资本运营战略 |
正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产结构 |
依照上市公司标准进行制度设计 |
设置了与资本运营相关的部门和机构 |
总体 |
3.64 |
3.62 |
3.61 |
3.52 |
3.48 |
3.42 |
3.42 |
3.40 |
3.30 |
2.99 |
2.97 |
2.82 |
东部地区企业 |
3.62 |
3.54 |
3.59 |
3.46 |
3.48 |
3.38 |
3.40 |
3.33 |
3.24 |
2.97 |
2.97 |
2.78 |
中部地区企业 |
3.69 |
3.77 |
3.69 |
3.61 |
3.53 |
3.52 |
3.47 |
3.55 |
3.42 |
3.03 |
3.09 |
2.96 |
西部地区企业 |
3.73 |
3.73 |
3.66 |
3.62 |
3.52 |
3.50 |
3.50 |
3.47 |
3.39 |
3.05 |
2.97 |
2.80 |
东北地区企业 |
3.40 |
3.95 |
3.48 |
3.51 |
3.25 |
3.32 |
3.24 |
3.30 |
3.21 |
2.90 |
2.65 |
2.73 |
大型企业 |
3.92 |
3.86 |
3.80 |
3.74 |
3.63 |
3.57 |
3.71 |
3.56 |
3.66 |
3.35 |
3.45 |
3.42 |
中型企业 |
3.70 |
3.69 |
3.68 |
3.61 |
3.54 |
3.47 |
3.53 |
3.47 |
3.42 |
3.07 |
3.13 |
2.96 |
小型企业 |
3.53 |
3.52 |
3.52 |
3.40 |
3.40 |
3.34 |
3.27 |
3.30 |
3.12 |
2.85 |
2.73 |
2.56 |
国有独资企业 |
3.69 |
3.65 |
3.60 |
3.56 |
3.50 |
3.52 |
3.49 |
3.43 |
3.50 |
3.35 |
2.96 |
3.20 |
vs非国有独资企业 |
3.63 |
3.62 |
3.61 |
3.52 |
3.48 |
3.41 |
3.42 |
3.39 |
3.28 |
2.96 |
2.97 |
2.78 |
国有控股和中央直属企业 |
3.73 |
3.67 |
3.62 |
3.60 |
3.46 |
3.46 |
3.55 |
3.43 |
3.46 |
3.37 |
3.07 |
3.11 |
vs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
3.63 |
3.63 |
3.62 |
3.51 |
3.89 |
3.44 |
3.41 |
3.39 |
3.27 |
2.94 |
2.91 |
2.74 |
(三)资本市场风险管理
本次调查从企业家自身能力的提升、财务政策、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等方面了解了企业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调查发现,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企业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的主要策略选择。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规避风险的策略选择主要包括“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和财务政策”(72.9%)、“提升企业家的资本运作能力”(72.5%)、“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68.8%)等(见表34)。
调查表明,企业家认为,规避风险的重点是在资本结构、资本运作和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这也与企业家对上市风险的判断相一致,即特别担心企业内部治理问题尤其是内部人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准备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企业都特别重视稳健经营和加强公司治理。而且,这一结果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说明中国企业对资本市场风险的判断和规避策略选择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表34 企业规避资本市场风险的策略选择(%)
|
保持 稳健的资本 结构和 财务 政策 |
提升 企业家 资本 运作 能力 |
健全 公司 治理 结构和内部 控制 |
注重 社会 责任的 履行, 保持 良好的 公众 形象 |
杜绝 投机性衍生品 交易 |
在企业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
在董事会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
与政府 保持 良好 关系 |
加强 投资者 关系 管理 |
参与 套期 保值 |
总体 |
72.9 |
72.5 |
68.8 |
40.7 |
36.5 |
30.4 |
27.6 |
27.4 |
17.9 |
4.4 |
东部地区企业 |
74.4 |
71.8 |
66.4 |
38.7 |
37.6 |
30.0 |
27.2 |
26.7 |
18.0 |
4.5 |
中部地区企业 |
71.3 |
76.2 |
71.8 |
44.3 |
35.5 |
29.2 |
27.4 |
28.2 |
17.7 |
3.5 |
西部地区企业 |
72.3 |
71.3 |
75.1 |
45.1 |
34.8 |
32.0 |
29.5 |
27.0 |
15.0 |
5.4 |
东北地区企业 |
66.7 |
69.9 |
64.2 |
35.8 |
34.6 |
33.7 |
28.0 |
32.1 |
24.4 |
4.5 |
大型企业 |
79.1 |
72.0 |
78.2 |
40.1 |
33.0 |
41.3 |
33.3 |
18.9 |
17.1 |
5.3 |
中型企业 |
73.8 |
72.1 |
70.9 |
40.7 |
35.4 |
31.9 |
28.7 |
27.6 |
17.4 |
4.0 |
小型企业 |
71.2 |
72.9 |
64.9 |
41.0 |
38.1 |
27.2 |
25.8 |
28.6 |
18.6 |
4.7 |
国有独资企业 |
74.8 |
72.0 |
79.8 |
34.4 |
39.7 |
39.4 |
28.0 |
25.2 |
14.5 |
4.6 |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
73.0 |
72.7 |
67.9 |
41.3 |
36.4 |
29.6 |
27.6 |
27.5 |
18.0 |
4.4 |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
74.3 |
72.2 |
79.0 |
36.2 |
36.4 |
39.1 |
29.4 |
22.2 |
13.2 |
5.6 |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
72.6 |
73.1 |
67.1 |
42.0 |
37.4 |
28.7 |
26.8 |
28.9 |
18.4 |
4.2 |
农林牧渔业 |
64.4 |
71.1 |
66.7 |
41.1 |
37.8 |
40.0 |
23.3 |
28.9 |
18.9 |
3.3 |
采矿业 |
83.6 |
78.2 |
74.5 |
43.6 |
40.0 |
34.5 |
20.0 |
25.5 |
18.2 |
7.3 |
制造业 |
72.7 |
72.5 |
68.5 |
41.3 |
37.4 |
29.1 |
27.8 |
27.3 |
17.8 |
4.4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74.6 |
66.7 |
81.0 |
46.0 |
31.7 |
38.1 |
33.3 |
22.2 |
17.5 |
|
建筑业 |
71.4 |
75.2 |
73.3 |
39.8 |
38.5 |
31.1 |
27.3 |
32.3 |
11.8 |
2.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5.9 |
64.4 |
77.0 |
37.9 |
41.4 |
43.7 |
31.0 |
18.4 |
10.3 |
5.7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79.7 |
74.3 |
62.2 |
24.3 |
27.0 |
37.8 |
37.8 |
16.2 |
31.1 |
4.1 |
批发和零售业 |
72.6 |
71.9 |
72.2 |
40.7 |
32.7 |
33.1 |
25.1 |
25.9 |
18.3 |
4.9 |
住宿和餐饮业 |
81.3 |
75.0 |
53.1 |
46.9 |
46.9 |
28.1 |
15.6 |
34.4 |
18.8 |
3.1 |
房地产业 |
79.8 |
75.2 |
65.1 |
40.3 |
35.7 |
28.7 |
35.7 |
31.0 |
20.2 |
3.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2.0 |
68.0 |
56.0 |
42.0 |
30.0 |
40.0 |
12.0 |
42.0 |
12.0 |
12.0 |
五、企业家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按照企业家选择比重高低排序依次是“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69.5%)、“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61.8%)、“加强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实施”(57.6%)、“建立公平高效的发行体制” (44.8%)、“打破国有企业薪酬管制、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34.6%),并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见表35)。
调查表明,企业家认为,有效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对中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在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恰恰最多。这些建议值得重视。
表35 企业家对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
严厉 打击 内幕 交易和 市场 操纵 行为 |
建立 规范的公司 治理 机制 |
加强 资本 市场 法律、法规的 制订和 实施 |
建立 公平 高效的 发行 体制 |
打破 国有 企业 薪酬 管制、建立更 有效的 激励 机制 |
提高 上市 公司 整体 实力 |
加强 中介 服务 机构 建设 |
完善 资本 市场 结构、发展 公司 债券 市场 |
加强 投资者 教育 |
改善 投资者 结构、 提高 机构 投资者 的比重 和素质 |
总体 |
69.5 |
61.8 |
57.6 |
44.8 |
34.6 |
29.8 |
26.9 |
26.6 |
24.5 |
23.0 |
东部地区企业 |
71.8 |
61.8 |
57.3 |
45.6 |
32.6 |
29.7 |
26.0 |
26.2 |
24.2 |
21.9 |
中部地区企业 |
66.0 |
61.5 |
57.9 |
44.9 |
35.7 |
30.2 |
27.4 |
29.0 |
25.8 |
24.9 |
西部地区企业 |
66.5 |
63.9 |
60.2 |
43.4 |
38.4 |
31.0 |
28.2 |
26.0 |
23.2 |
24.8 |
东北地区企业 |
67.1 |
57.5 |
53.2 |
41.7 |
40.1 |
27.4 |
29.8 |
23.4 |
26.6 |
22.2 |
大型企业 |
59.2 |
71.0 |
59.8 |
42.8 |
42.0 |
39.4 |
31.6 |
29.3 |
17.2 |
21.3 |
中型企业 |
68.0 |
64.4 |
57.5 |
47.6 |
33.3 |
31.9 |
27.5 |
28.1 |
24.6 |
24.1 |
小型企业 |
72.8 |
58.1 |
57.2 |
42.7 |
34.6 |
26.6 |
25.6 |
24.8 |
25.8 |
22.3 |
国有独资企业 |
62.8 |
74.7 |
55.1 |
42.9 |
57.4 |
29.1 |
28.4 |
27.4 |
17.9 |
17.9 |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
70.1 |
60.9 |
57.9 |
45.2 |
32.8 |
29.9 |
26.9 |
26.6 |
25.0 |
23.4 |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
62.1 |
69.4 |
52.5 |
44.6 |
54.8 |
30.6 |
27.7 |
28.5 |
18.1 |
17.5 |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
71.2 |
60.5 |
59.1 |
44.5 |
31.7 |
29.5 |
26.7 |
26.7 |
26.5 |
24.3 |
农林牧渔业 |
65.6 |
53.3 |
52.2 |
36.7 |
37.8 |
27.8 |
38.9 |
30.0 |
23.3 |
27.8 |
采矿业 |
74.5 |
72.7 |
56.4 |
43.6 |
52.7 |
32.7 |
23.6 |
30.9 |
16.4 |
12.7 |
制造业 |
70.0 |
61.7 |
57.2 |
45.0 |
33.1 |
30.0 |
26.3 |
25.8 |
25.8 |
22.7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61.8 |
76.5 |
54.4 |
45.6 |
45.6 |
25.0 |
32.4 |
30.9 |
20.6 |
20.6 |
建筑业 |
68.3 |
67.7 |
68.9 |
38.3 |
42.5 |
28.7 |
34.1 |
28.1 |
19.8 |
20.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3.9 |
75.0 |
53.4 |
40.9 |
50.0 |
23.9 |
19.3 |
27.3 |
21.6 |
26.1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71.1 |
53.9 |
50.0 |
59.2 |
26.3 |
36.8 |
31.6 |
35.5 |
19.7 |
22.4 |
批发和零售业 |
68.6 |
62.5 |
61.7 |
48.7 |
32.5 |
32.1 |
17.7 |
26.7 |
18.8 |
23.1 |
住宿和餐饮业 |
52.9 |
58.8 |
52.9 |
38.2 |
47.1 |
41.2 |
26.5 |
20.6 |
20.6 |
23.5 |
房地产业 |
68.0 |
60.2 |
68.0 |
50.0 |
33.6 |
24.2 |
32.8 |
34.4 |
21.1 |
25.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3.1 |
38.5 |
53.8 |
32.7 |
40.4 |
25.0 |
30.8 |
21.2 |
25.0 |
23.1 |
(注:凡引用此报告者均需注明引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得到北京卓越企业家成长研究基金会的支持,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