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三聚氰胺的阴影中走出的中国乳业开始沦为被救助的对象。昨天,农业部发布紧急通知敦促乳制品企业稳定奶源基地,继续从奶农手中收购鲜奶。针对有些地方出现奶农倒奶现象,数省将对奶农进行补贴。中国奶业协会昨天也发出紧急倡议,要求确保原料奶收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更是决定从主席预备费中拿出1亿元作为借款,重点支持已陷入危机中的伊利、蒙牛。
从奶源开始补贴
农业部发出的《关于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奶农合法利益的紧急通知》中称,因毒奶粉事件导致奶制品销量锐减,受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份已经出现较大范围倒奶现象。三地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奶农损失。
河北省政府日前决定从财政中拿出3.16亿元补贴奶农,按照每头奶牛200元的标准给奶农发放饲料补贴;河北唐山市出台了生鲜牛奶加工奶粉补贴办法,从9月16日到10月18日,凡为奶农代加工奶粉的企业生产每吨标准奶粉补贴4500元,其中市财政补贴2000元,县级财政补贴2300元,奶农自己承担200元。
另外,中国奶业协会昨天也向乳品加工企业会员单位发出紧急倡议,要求确保原料奶收购,及时保量收购质量合格的原料奶,保护奶农的利益,保护奶源基地。
奶业协会称,奶源基地是经过多年建设形成的,来之不易,乳品加工企业及时收购原料奶就是对奶农饲养奶牛积极性的保护,对奶源基地和我国民族奶业发展的保护。
伊利蒙牛将损失百亿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从主席预备费中拿出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伊利、蒙牛两大企业稳定奶源基地。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减免税政策,争取银行贷款支持。
此事件立刻引发了争议,反对者认为这种做法“就是将损失转给国民,而保护不负责的企业”。乳业资深分析师陈渝就表示:“补贴给谁并不重要。”补给企业,也其实是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去收购原奶。
目前仅在伊利、蒙牛集团两家企业直接从事生产销售的从业人员就有十多万人,间接从事运输、包装等配套业务的人员有100多万人。一旦如此规模的乳企出现问题,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此前已有消息称,1万多吨奶粉召回的压力以及可能面临的索赔,或将直接导致三鹿集团破产。财经网报道说,伊利、蒙牛两大企业收购、加工、销售陷入困境,截止到9月22日,订单减少80%以上。两家企业的每日收奶量,总共只有3672吨,只占正常收奶量的18.5%。仅至2008年9月19日,在全国26个省市中,伊利、蒙牛两大乳品企业下架产品,价值就达64亿元人民币。预计事件影响还会持续4-5个月,区内两大乳品企业蒙牛伊利未来还将损失36亿元人民币。(黄淑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