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一航、中国兵器集团发债之后,9月3日,中国船舶(53.66,-0.99,-1.81%,吧)重工集团也发行了总额35亿元的企业债。对此,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种种迹象显示,军工企业尤其是军工集团与资本市场结合,多渠道利用资本市场的步伐在加快。
“集团在未来几年内将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此次短期融资券成功发行改变了中国一航过去主要依靠财政支持、国家拨款作为单一融资渠道的局面,是面向资本市场融资的重大举措和有益尝试。”此前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在发行企业债时向媒体表示。
“中国一航的思路正逐渐被其他军工集团所效法,目前各大军工企业都在加快自主多渠道地运用资本市场筹资步伐。”长城证券军工行业研究员乔培涛说。
对此,记者也注意到,就在今年7月份,中国一航、中国兵器集团相继发行了50亿短融券、45亿元企业债。并且,中国一航有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公司还发行计划发100亿企业债。
“中船重工旗下刚成立的一家股份公司原计划今年IPO,但是由于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因此被推迟了。”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船重工集团发行企业债,显而易见是在多条腿走路。
“就我来看,发债一方面是改善公司财务结构,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借款比较难,再者还可以节约融资成本。”江南证券军工行业研究员魏静说。
对此,一位军工行业专家也曾指出,较低融资成本使得军工企业寻求债券市场的融资支持非常必要,国外一些军工企业包括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都大量发行短期券。
对于目前军工企业融资多元化的现象,乔培涛则有另一种理解,即目前各军工集团不再仅局限于国防投资和国家拨款,开始自主地有计划地多种渠道地运用资本市场筹资和加快自身发展。
同时,“在国资委压缩央企的大局下,其他几家军工企再合并可能性很大,在合并之前如果做大做强,也是为在合并时取得筹码,所以,其他各家军工集团在与资本市场结合方面动力十足。”他说。
无论出于怎么样的原因,军工企业融资的的确确在告别“等靠国家投资”的老路。
就在不久前,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和《重庆巴山仪器厂债务重组合同》,继续深入对旗下不良资产处置,以为集团公司资产整合铺平道路。并且,今年6月中下旬,航天科技(7.65,-0.30,-3.77%,吧)集团与光大集团签署了《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为集团公司在现金管理、授信额度、证券承销、资产管理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务。
而作为核电龙头、十大军工企业之一的中核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等8家银行签署贷款协议,通过集团化融资落实贷款总额117亿元,迈出了中核集团银行融资集团化运作成功的第一步。
“以上种种现象都已说明,军工企业正成为金融资本市场舞台上越来越重要的一员。”乔培涛分析认为,虽然目前上述军工企业集团的一些融资对相关上市公司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军工企业集团自身调整发展,将为未来其优质资产注入或新公司的IPO创造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