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推动主业突出的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优势企业的资源向主业集中,抓住机遇推进企业整体上市和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实施开放型、市场化重组联合,努力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企业集团。
●第二,对主业不突出,但有一定优势与潜力的企业,鼓励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重组。对一些金融企业,吸引中央的、外省市的和外资的金融企业参与重组整合,同时,鼓励本市金融企业走出去购并联合。
●第三,改变“一对一”的资本运作模式,探索建立“一对多”的资本运作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本运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做大、做强、做精企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四,在国资国企的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市里还要研究出台配套政策。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魏华兵
沉寂两年的上海国企改革、国资重组再度扬帆。
理财一周报了解到,关系上海万亿国资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四个配套附件预计将在近期出台,今后,国资国企改革将有一套明确的“操作指南”。
知情人士介绍,《指导意见》(送审稿)全文7000多字,分九大主题,内容主要涉及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国资监管等。
长期研究国资运营的专家称,《指导意见》是上海国资领域近三年来出台的分量最重的文件,将统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上海国资改革,并为上海“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间的经济发展谋篇布局。
根据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将建立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协调机制,统筹决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各部门、企业要“形成改革发展合力”。
再度启航:
国资改革三重障碍
来自上海市国资监管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信息显示,截至2007年底,上海地方国资总量超过1万亿元,这一数字占全国国资总量12万亿的1/10,其中市属国资6800亿元,区属国资3400亿元。
“《指导意见》开宗明义,首先肯定了过去15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还指出了当前的问题和今后推进改革的方向。”8月21日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对理财一周报记者表示。
上海国资改革始于1993年,前后经历了两轮。第一次改革是1993年开始的行业主管局翻牌而来的行政性公司;第二次改革发生在十六大后的国资产权改革,出现了上海电气集团产权改革、百联集团横向联合重组等多种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不过,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的国资改革在2006、2007年几无大动作。
上海遭遇近几年最为复杂的一个时期。今年以来,围绕市委的重大调研课题,深入调查,上海形成一批突破性政策,“内容多、涉及面广、含金量高,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强有力的作用,对于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和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对于确保今年上海经济两位数增长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这些政策出台越早,对全局发展越有利,也越能发挥放大效应。”
关于支持企业搞活发展的政策,放在第一位,包括:支持各类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企业融资的政策;促进企业降低商务成本的政策;促进企业特别是国企重组联合的政策。
有分析认为,上海国资发展的思路是,从“优化布局”到“增强主业”,再到“上市发展”、再到完善“法人治理”。到目前为止,上海国资还处在优化布局,明确主业的阶段。
而从整体上看,当前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有三重障碍:国有经济布局过宽过散、改革动力有所弱化、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等。
针对国有经济布局过宽过散,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国资》撰文称,2003年,在上海市国资委成立之初,由国资委出资监管的企业业务之多,被形容为“上到原子弹、下到茶叶蛋,都有上海国资”。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改革,上海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已有不同程度的优化,绝大多数国企的发展方向已经比较明晰。
此轮地方国资改革再度加速,处在当前“一保一控”的宏观经济环境之下。杨建文指出,在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国资应该承担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任。“在经济繁荣周期,国资应该退;经济发展放缓时,国资应该进。”
截至2007年,上海地方国有经济可实现GDP约3000亿元,上海国有资产总量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
在之前的“十五”期间,上海经济的发展依靠深水港拉动,“十一五”期间靠世博拉动,在杨建文看来,“十二五”期间,上海的经济引擎基本明确,一是现代服务业,二是先进制造业,包括海洋装备制造业、大飞机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
此次上海加快国资布局结构调整,明确了国资战略调整方向,推动国资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集中,也为“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发展埋下了“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