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历时一年的接触磋商后,昨日,宝钢与邯钢这两大钢铁集团就合作建设邯钢新区460万吨精品板材项目在石家庄正式签约。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向本报记者表示,该合资项目对于优化国内钢铁产业布局,应对来自国外钢铁企业的市场冲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后的合作,徐乐江透露,双方都在朝着最终联合重组的方向努力,两家都有这样的愿望。
邯钢新区项目年产钢铁460万吨,总投资194亿元。据了解,2006年4月底,邯钢和宝钢就合资建设邯钢新区项目进行初步接触;2006年8月,形成了邯钢新区项目合作意向书的草案;今年4月,双方达成合资意向书的基本框架内容。经过一年努力,双方的合作达成了结果。
徐乐江认为,宝钢和邯钢在邯钢新区项目的合作,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合作,开拓共赢的新开端,预示宝钢和邯钢顺应市场发展步伐,在未来发展中形成密不可分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明智和具有战略眼光的选择。
据悉,宝邯双方将就新区建设成立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20亿元,出资比例宝邯双方各占50%,其中宝钢以货币资金方式出资,邯钢以现金加实物的方式出资。规划项目分两期建设,2008年初完成一期建设,2010年末完成新区建设任务。双方将发挥双方各自在品牌、技术、管理、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实现协同效应。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个年处理量达1000万吨的大型机械化综合原料场;两座7M84孔大型焦炉,配套建设两套145T/H干息焦装置;两台360平方米烧结机,两座3200立方米高炉,两座250吨顶底复吹转炉以及板坯连铸和精炼设施;一条2250MM常规热连轧生产线和一条2030MM酸洗冷连轧生产线;配套建设发电、供水、供电、供气、铁路运输等公辅设施,可形成460万吨钢综合生产能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出席签约仪式时表示,邯钢和宝钢作为优势钢铁企业,跨越地域界限携手共建,为促进全国钢铁业的资源优化重组开辟了一条新路,对全国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也认为“宝邯合作”将对增强中国钢铁业整体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徐乐江认为企业之间重组整合是中国钢铁业的一个大趋势,并表示,双方将进一步发展深化合作关系,在互利互惠中增强彼此的竞争力,共同谋求更大的发展。宝钢将继续在中国钢铁业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宝钢集团总经理艾宝俊也对记者表示,宝钢将通过自有的技术、管理向外寻求合作,使国内一些新上项目在产品档次、质量等各方面得到提高。对于邯钢新区项目是否会注入上市公司问题,他表示这由于是双方合作项目,需要各方面讨论,短期内没有这个打算。(记者 徐虞利)
从“小步而行”到“大步快走”:
中国钢铁业面临三大“强力”调整
几乎是同时,中国政府在钢铁业的淘汰落后、跨地域重组和钢材出口“三大难题”上推出“强力”调整措施,其力度之大、决心之强、指向之明确,都是前所罕见的。
作为高耗能产业兼制造业的“粮源产业”,钢铁业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此次国家对钢铁业调整的政策安排已明显从“小步而行”转向“大步快走”,下定决心使调整产生明显实效。
跨地域重组:
12天内两大步
产业分散是引发中国钢铁业诸多不稳定波动的根源。提升产业集中度已是业内多年共识。但在“年年喊集中”的舆论中,产业集中度却不升反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人多次表示,跨地域产业重组进展缓慢,关键是体制障碍难除。
但是近期这一长期缓慢的“进程”正在加速。中国最大也是最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在短短的12天内完成了“两个大规模、大跨度的重组动作”。4月28日宝钢重组新疆八一钢铁集团之后的“新八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国内钢厂跨地域实质性重组的第一例。5月10日宝钢与河北邯郸钢铁集团合资建设邯钢新区项目的协议正式签约。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跨地域钢企重组“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和国家各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难以像现在进行得这样快,这样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表示,国家“全力支持像宝钢这样的优势企业跨地区进行产业整合和企业重组”。新疆等地方政府的态度也十分明朗:引入优势企业“有利于地方优势资源的转换和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透露,相关方面正在酝酿和讨论钢铁业跨地域联合重组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方案,争取在税收分配、相关利益协调等体制难点上取得突破。
在近期国务院召开的关停和淘汰钢铁业落后产能会议上也传出明确信息,国家支持大型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
出口政策:
半月内连设“两道门”
市场对钢材出口政策调整“小步而行”的预期也在被打破。在4月15日起实施大部分钢材品种出口退税“归零”政策之后仅仅过了半个月,国家决定对部分钢材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上海业内著名分析人士贾良群说,这不仅“异常明确地表明了国家不鼓励普通钢材过量出口的态度,而且大大压缩了市场预期反向操作的空间”。
去年国家分步调低部分钢材品种出口退税率的前后,市场明显出现了“反向操作”的状况,也就是预期国家会逐步收紧出口政策,大量企业“反向”集中突击式出口,以期尽可能多地获利。据海关总署人士透露,去年底之前短短4天内,仅天津保税物流园区一地就集中申报出口了6万多吨钢材。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钢材同比增长1.4倍。市场预期的“加速效应”起了很大作用。
此次国家加快“政策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压市场“反向操作”的空间,加大政策“正效应”的传递力度,有效抑制出口的过量增长。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导向是确保钢铁业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目前中国钢铁业总量已经供大于求,新增的钢铁产量大多要靠出口消化。“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和环保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获利不多,却把污染留了下来”。不少钢铁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建立在资源环境、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必要开支没有完全计入成本的基础之上,代价很大,难以持续。
淘汰落后:
与节能减排挂钩
淘汰落后产能也是一个“伴随中国钢铁业成长的难题”。在过去多次的“总量控制”中,往往是限制了优势产能的扩张,留出了低端产能的空间。
此次,国家在全面推动全局性节能减排工作的背景下,下决心在钢铁业落后产能的关停和淘汰上“攻关”。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首批10个主要钢铁生产省市和自治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跟踪淘汰的进展情况,调动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监督。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钢铁工业总能耗约占全国的15%,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6.6%,耗水量占工业总量的14%,是耗能、耗水和排污的大户。目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炼铁能力约1亿吨,落后炼钢能力约5500万吨,这些设备容量小、效率低、污染重,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10%至15%,物耗高7%至10%,水耗高1倍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高3倍以上。
据国家相关安排,现有的落后炼铁炼钢能力到2010年之前要全部淘汰,其中今年年内就要淘汰3000万吨炼铁能力和3500万吨炼钢能力。所有列入淘汰范围的设备,都不得转让、变卖后异地建设。(新华社)
地方政府成钢铁业重组“推手”
在昨日举行的宝钢与邯钢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以及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等悉数亮相,这显示出中央及河北省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王晓齐向本报记者表示,在钢铁业跨区域合作上,河北、新疆走在了前列。
据了解,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原本也要亲自出席签约仪式,但因故未能成行,但依然专门给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打来祝贺电话。
此前,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曾亲自率团赴宝钢进行实地考察。白克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河北钢铁业是以“品种、质量、整合”六字工作方针为主,整合已迈出重要步伐。白克明还强调说:“河北的同志要解放思想,放宽眼界,胸怀远大,为中国钢铁业结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业内人士表示,与宝钢重组新疆八一钢铁公司类似,“宝邯合作”中地方政府意志显然成为合作的重要推手。新疆高层的力推也大大加速了宝钢重组八一钢铁的进程。
王晓齐认为,目前钢铁业跨地区重组在协调各方利益及财税体制方面的问题不是最主要的,已经有相关的解决办法,主要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河北、新疆思想解放已经走在了前列,国资委将继续鼓励、引导、推动钢铁业的联合重组。而对于国资委是否有相关的规划方案出台,王晓齐并未透露。
近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公开表示,将继续支持宝钢整合更多国内上市钢铁公司,同时支持其国际扩张,要继续支持宝钢充当行业整合先锋,“它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有人才,当然首先得支持它来整合重组其他钢铁公司。”
对于宝钢和八一钢铁的跨地域合并,李荣融表示,面对国际钢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中国企业必须有所作为,也应该有所作为。重组有利于双方发挥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实力。
业内专家认为,跨省市重组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产权关系的问题。目前由国资委直接领导的国内大型钢厂只有宝钢、武钢、鞍钢、攀钢等几家,更多的钢厂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跨省市重组必然面临税收和人事变更等复杂问题。目前已经完成的钢铁企业重组多集中在同一个省市或区域内,这为调整利益分配创造了条件。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最直接的办法是理清产权关系。”一位钢铁业专家指出,可以将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钢铁企业真正在产权上由中央统一协调,在联合重组上实行统一的措施。
据悉,为解决跨省市、跨地区兼并重组的税收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也在制定关于大型企业汇总纳税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跨地区经营的总公司将就地预收所得税,这也将有利于地方利益的协调。(记者 徐虞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