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官员热议收入分配不公 或为改革造势 下半年可望有实质性突破 -建国修建8万余水库老化 强暴雨致百余城内涝 辽宁遭最强降雨 -奥巴马签大萧条来最严厉金融法案 美银行回应法案 能改变什么 -美韩未来数月将连续军演10次 地点包括黄海 外交部就军演表态 -官员称今年经济增长仍在9%以上 农业和工业品关税将再减三成 -9成基金二季度减仓 手握千亿亦不抄底 国际板正做制度技术准备 -最高法:陕西国土厅不得干扰判决 重庆将网络论坛纳入线索来源 -中石油称大连油污海面水质明显好转 还原大连油管爆炸全过程 -房产税试点2012年将推行 个别城市将先行 -北京常住人口达1972万 中国人口等多项统计数据现互相矛盾现象
首页>>教育动态
北大毕业生重新高考学中医 将接受学校个性化培养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7 月 22 日 
关键词: 学校 高考 毕业生 培养模式 个性化培养 学中医 中医临床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就职于朝阳行业的研究机构、从事着专业对口的岗位、性格开朗而不失沉稳、谈话和思考问题有很强的逻辑性、对自己的个人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集这些条件于一身的人,通常在所在单位乃至行业都有着可预见的良好发展前景。李欣正是这样的人,不过他放弃了自己那可预见的前景,选择在今年重新参加高考,并以522分的高分被第一志愿也是唯一的志愿——上海中医药大学7年制本硕连读的中医临床专业录取。他是今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的分数最高的理科考生。

一切以自己的志趣优先

采访李欣十分艰难,他一次又一次彬彬有礼地拒绝记者的采访请求:“这只是我个人的选择而已,我不希望引起大家关注进而引来大家对我的误读。”正是在反复“交涉”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了李欣选择重新高考的原因。

曾就读上海市西中学的李欣,当年高考时是以零志愿录取进入北京大学的。“我填报的是理学院的基础学科”,李欣喜欢自然科学,因此他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基础研究的学科,虽然当时各所高校的热门专业基本上都是管理类专业。在北京大学的四年中,他的功课一直在系里名列前茅,毕业时还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毕业后回到上海,李欣如愿进入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工作。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也许李欣会一直在这个行业中发展。但意外发生了,他最喜欢的中学班主任几年前身患重病——不管是在中学里还是毕业后,这位班主任老师一直是李欣的良师益友。原本以为老师会一病不起,可没想到在喝了两年中药后,老师却奇迹般地恢复了。这使已经工作两年多的李欣开始关注传统中医文化,并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科学遇到“玄学”

自然科学研究,重要的是实证,一切结果都必须有理论依据,并且有多次实验验证;但是中医在很多人眼里是“玄学”。去年初,李欣决定报考上海中医药大学,他曾经打电话咨询过学校,学校建议他直接考研究生,因为医学临床专业招收非医科毕业生。但李欣还是决定从头来起:“我已经看过一些中医药方面的书了,并没有我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对于读本科,李欣也有自己的考虑:“既然希望能够重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么我已经想清楚一切要从头开始。如果不读本科,是不能获得医生执业资格的。我还是希望以后能够治病救人,不是单纯地搞研究。”李欣花费了所有的业余时间重新开始备考,幸亏他大学学的是理科,降低了他的备考难度。

记者获悉,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的考生,上海中医药大学已经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对一些基础课程采取免听免修,适当增加中医课程的比例;安排名师指导,使他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中医;鼓励他发挥原专业背景的优势,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把中医学与现代科技更加完美地结合起来。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国际上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来看,往往都是在综合性大学中完成了四年本科学习的优秀学生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此外,中医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不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且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在学校看来,李欣的经历,具备了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最需要的潜质。(尊重考生意愿,文中李欣为化名。) (姜澎)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
揭开中医美容的猫腻:美容小姐培训三五天就推拿
夏季防治热伤风 中医调理全攻略
清热饮 和胃饮 北京市中医局公布6种防暑药方
安徽启动公立中医院改革试点 坚持中西医并重
司富春委员呼吁,进一步加强中医基础类学科建设
图片新闻:
媒体称中国或已完成第二次导弹反卫星试验
中国第四代核能技术重大突破 实验快堆首次临界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