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发改委:目前CPI涨幅正常 3%左右目标有基础 将抑制大蒜疯涨 -6万亿:骆家辉打中国主意 叫卖清洁能源 名为合作 实为推销 -中国已具备出口百万级核电站基本条件 电价市场化改革或提速 -国务院鼓励民资建政策房 央企退出房产缓慢 沪房产税方案正研究 -卫生部拟推广"先诊疗后结算" 居民健康状况首发"白皮书" -10部门发文要求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成品油调价窗口今开启 -"731"活人细菌实验3000余受害者名单确认 学者建议遗址申遗 -中美重启人权对话 美忧对华影响力降低 外交部:对话比对抗好 -文强二审竭力回避涉黑罪 称所收财物为人情往来 其妻全盘翻供 -新疆5月14日起全面恢复互联网业务 贵州安顺煤矿事故21人遇难
首页>>教育动态
南京大学一桩公案扯出的学术“江湖”学术还是私怨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5 月 14 日 
关键词: 学术生态 江湖 国家精品课程 学术批评网 CSSCI 学术体制 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良知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学术追求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本报记者 雷宇 叶铁桥

“我现在很向往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学术体制,老师单纯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学问。”

房间内弥漫着呛人的烟味,汪正龙教授再一次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脸色涨得通红,这位被动卷入其间的教授感慨万千。

一门精品课程为什么会导致这样一个结局?这样的疑惑持久地缠绕着他的内心,让他陷入沉思。

而今,这个周宪、赵宪章、胡有清3位教授的学生兼同事、方蔚林教授的博士后阶段同门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没有这些评选,也许问题不会这么多。”

汪正龙说,1999年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后,无论是争取研究基地、精品课程、国家名师,还是重大招标项目或优秀团队,什么都得去申报,什么都得去评审,“一年1/3的时间做材料和填报,耽误的事件数不胜数,劳民伤财不说,还败坏了我们的学风。”

在汪正龙看来,老师做学问本应是带着敬畏和学术追求做的,但现在搞得几乎所有排名都跟这些荣誉名头挂钩,资源分配也都与此挂钩。南大很多学科本来不大被重视,一度排名处在一些实力远逊于己的高校之后。压力之下,学科领导发现如果不争取,资源只会越来越少,而一争,因为项目、名头是有限的,问题就来了,内部的人事关系也就复杂起来了。

汪正龙说,真正做学问的老师对这些东西有看法,但身在体制之中,只能被动地参与,“我们总是教育年轻一辈的学子要甘坐冷板凳,但我无法跟他们谈学术良知,因为这是整个学术体制造成的。”

“哪怕穷一点,少一些名头,(我)也情愿多一点单纯地做学问的生活。”汪正龙教授以自己为例说,现在各种申报教研室主任做得最多,特别是一些表是很繁琐的,材料还要不断地更新。由于争的人多,项目、名头有限,难免会引起各个学校的竞争,那些项目就像诱饵一样,不断地吸引我们一哄而上去争抢,由此可能会有一些不规范的事情产生。而且大部分时候,10份表里有5份是劳而无功的,白忙活儿。即便成功了,钱也不好花,年度、中级、结项考核,循环往复地填表,难以自拔。

“我是太累了,我们下半年还有个会议,我是主要的操办人,明年我是想辞职(辞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记者注)不干了。”这位年富力强的教授用“心力交瘁”来形容几年来的状态。

“明年都46岁了,总得有点时间安心思考问题,做学问,不能老是做体制里面的事情。能不能这样,还不好说。”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上一页   1   2   3  



图片新闻:
中国七省试点最低工资与物价联动机制 或将推进(图)
江西1天77次暴雨预警 湖南街道积水成河(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