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1-2月财政累计收入1.36万亿 同比增32.9% 目前物价略高于预估 -中国大部气候异常 贵州86个县干旱 局部百年一遇 一吨水比油贵 -"两会"后A股市场走向何方 仍难以走出震荡行情? 破解三大悬疑 -"二次房改"列议案 解决夹心层 房企行贿官员"潜规则" 或价涨量跌 -三亚就豇豆事件问责4名干部 航班延误引发群体性事件停飞1年 -沈阳野生动物园又曝动物大面积死亡 故意饿死老虎要挟政府出钱 -7名中国公民喀麦隆被绑 绑匪提赎金要求 使馆与被绑者取得联系 -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新选举法的五大民主看点 -央视大火内情:买35万烟花拿10万回扣 广西"日记门"局长被双开 -张业遂任中国驻美大使 已抵美履新/简历 各地现"厅局级县官"
首页>>教育动态
哈佛哲学课为何受追捧?哈佛教学模式已在中国流行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1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迈克教授一开课,哈佛大学古色古香的Sanders剧场就座无虚席。

哈佛的哲学课为什么这么受追捧?请听一道情景题——

该不该把桥上的胖子推下去

先做个选择。“假设你是一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6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这个时候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干活,你试图开始刹车,但让你惊恐的是,你的手刹不灵了!事实令人绝望,因为你很清楚,如果电车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

“你不知道如何是好,直到你突然发现,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条岔路,而在那条岔路上,只有1个工人在干活。电车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以你可以选择把车拐向那条分岔路,撞向那1位工人,从而救了另外5位工人。第一个问题,此时,你觉得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是哈佛大学里,一门叫Justice(公正、公平)的哲学课上,主讲教授迈克桑代尔抛给大家出的一个情境题。也许和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一样,您会选择了把电车开向岔道——如果你只可以撞死1个人,那么选择去撞死5个,那是不对的。

立场很坚定?那么请考虑接下来设置的情况:现在你是一个旁观者。你站在桥上,恰巧可以俯瞰到电轨。现在你同样很绝望,直到你发现,离你不远的地方,在桥边,站着一个超胖的大胖子,你可以推他一把,他掉轨道上,正好能卡住电车而拯救那5个工人……

这下,您还会以“牺牲一个,拯救更多人”为原则来作选择吗?在哈佛的课堂上,刚才同意转向岔道的大多数学生,几乎全体“倒戈”,他们认为,这个胖子原本不牵扯在故事里,他们只能让电车去撞那5个工人。

大多数学生在两次选择时,都选择了大部分人的阵营。但很明显,他们作选择时的理论基点是矛盾的,这让大家迷惑不解。结果迈克教授告诉你,这些争论,通通与哲学有关。

最近,哈佛大学把该校历史上最大的一门课程——迈克桑代尔教授开设的这门Justice,首次通过在线的方式,向全世界开放。

Justice是哈佛历史上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近年来,每学期选该课的学生上千人,学校只好把课堂设在了能容纳几千号人的哈佛大学Sanders剧场。

在中国,不少学生都在相互推荐优酷上的这组视频,有网友甚至跟帖表示:“真是了不起的授课,了不起的互动思考,差距不是一点点。”

热:哈佛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国流行

记者联系了哈佛大学本科生院的Nancy,她介绍说,Justice是一门本科生的课程,因为主讲教授很有名,课程内容又生动又基础,所以课堂着实火爆。

Nancy透露,参与了Justice课程后,学生会在教学大纲上,发现长长一串必读书单,全部都是当代学生最不“感冒”的:亚里士多德、洛克、康德、约翰密尔等的名著。学生不止要读这些深奥的书,他们还要在课堂上讨论当代的政治和法律争议,讨论它们背后的哲学问题。迈克教授对学生们说:“我们不仅要真实地感受这样的抽象、遥远的书籍,还要来认真地讨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议题,包括政治生活。我们读这些书,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而这种教学方式,正悄然在国内高校流行。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何俊曾经在哈佛做过访问学者,他很熟悉国外的这种“激情洋溢又理论紧扣实际”的教学模式,并表示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内流传,国内的哲学系也有这么好的“销路”。

比如,在浙江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同学选修哲学门类的公共课。一方面同学们可以学到很多案例,同时,哲学能训练学生特有的逻辑思维,对于很多理工学科来说是也不无裨益。“我们一般人只是在寻求符合什么样的规则,而很少问这项规则本身是否合理。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培养学习者分析与批判的能力,来对习以为常的东西进行反省。”

何俊很同意迈克教授把他的哲学课定义为“一个‘陌生化你所熟悉的一切’的过程”。

冷:选报哲学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

尴尬的事实是,学生们听哲学课听得津津有味,却又很“理智”地和哲学系保持距离。在中国高校专业中,哲学系已经待在“冷宫”好多年。

何俊谈到这个问题时,不无遗憾地表示,这跟就业情况很有关系。据了解,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外,哲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也不是很好,最好的出路就是高校教师。但是在欧美等高等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谋取一份教职又相当困难,因此许多具有哲学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往往需要在工作之余打点零工以维持生计。

“在中国,哲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更为突出。目前,就业以市场为基础来调节。但似乎没有一种职业是与哲学专业对应的,哲学系学生甚至可能连做一个秘书都没有资格!”

何俊认为这中间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社会在接纳人才的时候,选择方式过于狭窄,很多指标都受到专业的限制。”所谓“专业对口”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事实是,很多工作并不一定就需要那么多所谓的“专业知识”,比如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它们在招兵买马的时候,从来不仅仅从会计或者金融等专业选择,而是对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敞开怀抱,它们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强悍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再加之业已存在的许多就业歧视,比如年龄、性别等等,更使得哲学专业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既然就业有了这种“认专业”的惯性,国内高等教育的功能就发生了偏失——越职业越热门。何俊认为,我们的教育似乎已经忽略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塑造人的素质。而素质则包括基本的价值观、思想方法,最后才是生存的技能,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难于技能的掌握的。

来源: 钱江晚报

图片新闻:
第27个3·15消费者权益日:消费陷阱十大行业 6大维权案例
财政部:全国个税纳税人仅9000多万 暂不调起征点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