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8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公众对保送生制度印象不佳。57.8%的被访者认为,“后门生”挤占保送名额现象严重,扭曲了保送的初衷,主张“应该废除”。
这是27日公布的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年大型调查”显示的结果。
保送生制度自1985年实施,初衷是为了打破僵化的高考制度,力求选拔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实施初期,南京大学还专门在1985~1993年间,对9届共466名保送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以高考考生作为参照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保送生在课程成绩的优良比例、获奖的人均次数以及研究生的录取比例等方面,都高于对照组。
但到了2000年,湖南隆回一中借保送名额将13名不合格的学生保送进大学的事件曝光后,保送生舞弊现象立刻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当时就在媒体上痛心地表示:“我当然愿意相信,大多数保送生是以自己的真才实学而获得保送资格的,可是,在相关制度如此松弛,暗箱操作那样易如反掌的情况下,保送生这般容易堕落为‘特权生’,那么,‘保送生’的称号将由一个荣誉变为一个污点。”
其实,这一制度在设计的初衷上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该制度可以保证一些特殊专业(如农林地矿等)的招生需要,有其存在的客观性。调查也发现,49.0%的人认为该制度“应改进完善后执行”,并不赞成简单取消。(叶铁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