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五月份中国CPI同比涨3.4% 创两年来新高 预期再次加息调控  -中国通过电力加价 减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 南堡油田钻井将零排放 -中国新特区下一站:武汉长株潭在望 成渝新特区:优惠政策下月定 -俄公司称东线石油管道至中国支线造价超4亿$ 伊朗希望在华储油 -中国南方洪涝灾害已造成1063.8万人受灾 71人死 将再遭暴雨袭击 -制止择校费是城市义务教育治理重点 国民受教育水平将明显提高 -央行新规:切断恐怖融资链条 包括安理会决议所列恐怖组织 全文 -中国城市环境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06年城市环境考核结果发布 -中国航空打造西部空中丝绸之路 新疆6月10日起开办入境口岸签证 -新车船税7月起征缴 税额上限平均提高一倍
高校招生负责人:高考填报志愿须注意四大原则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5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本周六起北京10万多名高考生填报志愿,今天邀请北大、北航、人大三高校招生负责人为您支招。

高考填报志愿须注意四大原则

一、参考成绩排名

二、重点本科选学校一般本科选专业

三、冷热专业辩证看

四、志愿间拉开梯度

本周六,北京市10万多名高考生就要填报高考志愿了。报哪个学校、选什么专业再一次成为家长和考生的“核心话题”。今天特别邀请北大、北航、人大三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以及北京精华学校的教育总监、原西城教研中心主任尹宗禹给考生和家长提出建议。

从4位专家的建议,我们看出考生填报志愿有四大原则,即填报要参考成绩排名,尤其要看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重点大学选择学校,一般本科选择专业;专业“冷与热”辨证看待;填报志愿要拉开梯度。

▲原则一 填报参考排名

刘明利

一模成绩参考系数大

学生要以模拟考试成绩排名和高三一贯的学习成绩排名作为参考依据报考理想院校。

每次考试的分数都是相对的,由出题难易程度决定,但排名顺序一般是绝对的,参考中学以往考取某大学的人数和达到该大学录取分数的人数,其中达到某大学录取分数人数的多少更具有参考价值,越是在这个数目之上,实现理想的保险越大。

当然,一模的成绩占参考的系数更大一些。

报考志愿参考的成绩排名包括中学的排名和区县的排名。

考生最好能统计一下所在中学近三年达到拟报高校录取线人数的多少判断自己的位置。

考生一模考试后在所在区县的排名,在所在区县考试中心可以查到。各高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和人数在高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网站上可以查到。

程基伟

看高校往年录取平均分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衡量个人实力时有两个数据:一个是个人模拟考试分数和区县所建议重点线的分差,另一个是在本区县的排名。

这两个数据对个人定位、选择哪类档次的高校,甚至具体到哪一所高校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考生和家长要注意:在参考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时,不能仅参考其前一年的录取分数线来做决定,而是要综合分析该校前三年的录取分数线来做决定,以避免个别年份因断档等因素带来的不准确性。

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参考拟报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分析该校在不同分数段录取学生的情况。

一般地,只要自己的模拟考试分数与重点线之间的分差能够超过该校前几年的录取平均分与重点线之间的分差,不仅被录取没有问题,而且专业基本能够得到保证。

李向前

网站分数线须慎重借鉴

现在很多网站和书刊列出了各种各样的大学分数线算法,不可否认,部分算法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但如上所述,高考填志愿具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时候算得太明白反而会出现问题。

▲原则二 选院校还是选专业

刘明利

综合性大学优势多

如果你的成绩能选择比较理想的大学,尽量以选择大学为主,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学生可以接受更多方面的知识和培养;如果你的成绩达不到理想大学的录取线,选择其他比较理想的大学,应以选择专业为主,选择感兴趣的和大学优势的学科。

程基伟

一般本科考虑选专业

很多考生在实际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都会碰到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问题,对此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意见是区别对待。对重点大学,更多地考虑“选学校”,而对一般本科及专科层次的学校,则应更多地考虑“选专业”。

当然,“要重学校但不要唯学校”,不提倡某些考生“非哪一所大学不上”的态度,也不提倡某些考生因对被录取学校不满意而选择“高分复读”;要“重专业但不要唯专业”,尤其是对那些分数在各个批次边沿上的同学,还是应该以“有学上”为出发点。

北京生源的考生不愿意离开北京到外地读大学,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实大可不必。

▲原则三 冷热专业辩证看待

程基伟

专业冷与热因人而异

在咨询中,经常会有考生和家长问:“你们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最好的专业是什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总是难以回答。

首先,专业的“冷与热”、“好与差”因人而异。我觉得,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

其次,专业的“冷与热”、“好与差”因时而异。入学时是“热门专业”,几年后毕业时有可能变成“冷门专业”。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要立足长远。

再次,专业志愿的选择不等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此外,不同学校之间的强势学科和优势学科不同,“冷与热”不好一概而论。在选定学校后,可以多考虑一下该校的优势学科。

李向前

冷专业不表示科研水平低

所谓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在录取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录取分数和报考人数多少的区别上,并不表示某个冷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低或者未来的社会重要性低。

▲原则四 填报志愿拉开梯度

程基伟

第一志愿实力应能达到

在高考录取分专业时,高校一般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分数优先,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依次填报,不用考虑专业梯度的问题;另外一种是专业级差,这种情况下考生填报专业志愿就需要有一定的梯度,比如第一个专业志愿应该是自己最喜欢也是实力可以达到的,第二个应该选择录取分数稍低一些的专业,依此类推,后面的几个则应选择保底专业。

李向前

各批次不能“随便一填”

不同分数段的考生要认真对待你最可能上的几个批次的志愿,要认真理解各批次的含义和录取过程。如很多高分考生本来是要上北大、清华和人大这样的名牌大学,但由于听说“提前志愿不能空”的说法,就把提前志愿随便一填,结果被提前批次的学校录取,后悔莫及。考生填志愿时一定要记住,志愿表上的任何一个符号都不能“随便一填”。

尹宗禹

填报志愿要留有余地

高考填报志愿一定要从考生的实力出发并留有余地,这是高考填报志愿的一项重要原则。

如果没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生源好的第二志愿高校录取机会就很少了。

专业的分数也要拉开档次,高考志愿每一批次原则上报三个学校,每个学校填报五个专业,如果专业填报不能拉开档次,虽然进入了调档线,也可能不被录取。

特别提醒

1.大多数重点大学在录取时都会优先考虑录取第一志愿,所以对心仪的重点大学,尽量第一志愿填报。

2.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一栏,应尽量填写服从。

3.对于各类加分,几乎所有的高校在提档和录取时都会根据北京市考试院的政策给予认可,但在具体分专业时,有的学校仍然会按照加分后的分数来分专业,有的学校则会按照实际考分来分专业。对这方面的规定,考生可以参考各个高校的招生章程。

4.高校出台的优惠政策对考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建议考生要尽量多地了解高校出台的一系列招生优惠政策,以利于自己最大可能地被理想大学录取。

特别关注

北大等校不歧视复读生

近日,北大等名校招办负责人走进北京精华学校复读班,为复读生填报志愿支招。北大等名校招办负责人均表示录取时,不会歧视复读生,欢迎高分复读生报考。

“有加分的应届生很多都报考名校,会不会影响我们往届生的录取?”就复读生们关心的高考志愿选择报考的问题,北大招生办主任刘明利表示,北大招生录取不会人为划分复读生和应届生。

据高考报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往届生有17255人,占报名总数的15.7%,比去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刘明利介绍,近年来,北大每年录取的新生中,复读生比例约为10%。

今年北京市填报志愿日程及方式

方式:网上填报

日程:5月12日—17日填报提前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艺术类高职志愿。

7月31日—8月2日填报专科、高职志愿。

来源: 法制晚报

相关文章:
教育部:推进依法治教治校 中考高考改革都将加速
07年中高考改革加速 将以培养成本核定高校学费
高中学龄人口5年减少300万 山东高考难将趋缓解
2007年高考大纲出台 规定作文可写诗歌戏剧
2007年广东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三侨生"可加15分
周济:高考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 要平稳推进改革
江苏2008高考方案获教育部批准 统考只考语数外
北京高考“稳中有变” 将股票知识列入考查内容
教育部研究建国家考试题库 高考拟取消人工出题
教育部:高考改革在推进 31个省份不会全自主命题
大学生就业迷茫根在高考?职业规划盲目致就业难
京高考考场今年全装电子眼 录取率将与去年持平
北京高考录取率71% 在京招生高校比去年多111所
教育部:一省份连续3年体质落后将削减高考录取比例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中国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年底将竣工下线 明年批量交付
南方暴雨洪涝已致66死12失踪 近900万人受灾 降雨仍将持续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