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借鉴国外经验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建创新型国家,呼吁创新人才培养。然而,通观我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外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重建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与素质结构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我们这里讨论的创新型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
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国际视野、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那么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则是培养高级创新人才的基础。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
著名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博耶曾说:“现代大学生并不是一群无知的群氓,而是正在形成的青年学者。”其意正在说明,大学阶段对于人才成长的特殊含义。而且,我们说大学阶段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阶段,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是创新型人才从培养到应用的转折点。
大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学
术自由的传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大环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庭抗礼,使学术更加繁荣,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学科多,基础扎实,则为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宽广的领域。大学拥有丰富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大学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大学是高深知识的发源地。大学也是高科技创新主体之一,大学里高新技术的产生和高级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呈正效循环。大师对高级创新型人才的精神感召作用。全世界70%的Science和Nature论文出自大学,75%的诺贝尔科学奖由大学教授获得,即可有力证明这一点。
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我国虽然明确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通观我国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大学对人的个性、特别是人的创造性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学与研究的分离,使创新型人才培养失去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实事求是地讲,国外主要国家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却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世界主要国家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方法、制度环境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构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和谐、全面、自由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国大学都力求建立一个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实现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哈佛大学为了克服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倾向实施普通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7大类(Fields)11个领域(Areas):外国文化、历史研究A、B;文学和艺术A、B、C;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学A、B和社会分析。学生必须在11个领域的核心课程中的8个离主攻方向最远的领域各选一门课程。反观我国本科生教育课程,仍然存在着过分专业化的倾向,加强普通教育课程,提高专业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将是今后改革的方向。
加强跨学科教育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一趋势,我国大学应借鉴美、英、法等国大学的经验,广泛设置跨学科课程甚至跨学科辅修、跨学科专业。我国大学还应该设置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组织,探讨科学发展的前沿。
重视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能力,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lecture)、讨论(seminar)、辅导(tutorial)、实验(experiment)、角色扮演(roleplay)、案例研究(casestudy)、模拟法庭(mootcourt)、独立学习(independentstudy)等。与国外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特别是不能给学生以独立发展的空间,学生发展的主动性、能动性不足,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加强探究性学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探究性学习有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模式。除了“苏格拉底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传统的模式之外,还有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一年级讨论(seminar)、高峰体验课程(capstoneexperience)、探究性课程等。
近几年,我国大学开始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引入讨论、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但大都仍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形成一种文化和制度。
加强本科生科研
国外的实践已经证明,本科生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措施。有条件的大学应该把本科生科研纳入本科生教育计划,通过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荣誉学士学位、本科生科研津贴等措施,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造性活动,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
重视教学的个性化
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础。为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世界各国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评估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建立并完善了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在学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修课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教育的个性化。
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
调查显示,在21世纪初,97%的美国大学教师使用网络,68%的大学教师拥有网络接口,而77%的高等教育机构正在或准备开发远程教育的课程。在发达国家,除了虚拟大学、网络课程之外,许多大学还设计了解答学生问题的“网际导师”、校际教学中心。通过电子邮件发放和回收作业、解答学生问题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比较而言,尽管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有较大的发展,但这些成就还远远没有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得以应用。
完善教师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的教育创新与实验
美国研究型大学大都设立学术休假制度、各种研讨会、课程教学发展咨询服务、教学资源服务以及名目繁多的补助金,帮助教师提高学术水平,资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我国大学必须彻底纠正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的倾向,鼓励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投身本科生教育,积极参与本科生教育的改革与实验;改革与完善和教师发展密切相关的晋升制度、奖酬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本科生教育的各项工作,如在晋升和奖励方面更加重视本科生教学,对教师的各种教育创新措施予以经费支持等。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美国大学普遍开设高峰体验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改革,除了讲授、讨论以外,还将项目研究、个案研究、小组学习、口头交流、书面交流、实践锻炼、野外旅行、班级讨论、客座教授讲学、个人或小组汇报等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与此同时,教学评价方法也随着教学方法的要求而日益多样化。除了期中考试、期终考试、考勤等传统方法以外,还有同学评价、研究报告与汇报等多种新兴方法。
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园环境
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在题为《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的报告中指出:“大学本科教育是否成功与校园生活的质量有关系。它与学生在校园内度过的光阴和他们所参与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世界主要大学都强调学术自由,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大学丰富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通过寄宿制和导师制,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国大学应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制度的形式,鼓励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和学习自由,使大学成为自由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作者钟秉林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