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会诊中国教育:期待半数学生不爱“北大清华”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1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院士会诊国内高等教育中的跟风现象

明明当初选择的是热门专业,可为何毕业时却遭遇就业难?问题也许就出在“热门”二字上。这样的一问一答,出现在昨天举行的中国工博会科技论坛之“院士圆桌会议”上。面对听众的提问,与会院士为国内高等教育中的跟风现象现场“会诊”,结构失衡、近亲繁殖、专业无序等问题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共同关注。

别只盯着那3%

“创新人才不仅仅是博士、教授、CEO,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员也不愧这一称号。”说起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忍不住想起自己读大学的时候,不少高校都定位为“工程师的摇篮”,而现在这样的口号很少能听得到了。让朱清时记忆深刻的是,在一次“211”评审中,专家建议某著名理工大学能举起“工程师的摇篮”的旗帜,但最终该校还是没能鼓起勇气。

由此,朱清时觉得一股攀比之风正在高校中盛行。比如,一升为本科就想争取硕士学位资格,有了硕士学位资格又要力争博士点,且都要办所谓的“研究型大学”。于是,全中国的高校都去挤那一座独木桥了。

对于高校间的结构失衡,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的表述更加风趣。他说,常听说某某高等学校升为本科,全校欢庆。但其实,高等院校好比是一支乐队,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各司其职,高职、研究型大学都很重要。“如今,‘小提琴’升为了‘钢琴’,这完全是两码事嘛。”杨福家指出,美国高校中,60%都是高等职业学校和社区大学,研究型大学只有3%。如果大家的眼睛都只盯着那3%,出来的学生找工作就难了。

优等生为何学烹饪?

1998年,我国约有高校1000所,到2006年增加到2300所,但2000多所高校的专业设置跟1998年时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如今,有四倍于1998年时的学生在学和当年同样的专业,就业压力可想而知。会上,朱清时列出的数据发人深省。

除了专业设置雷同,朱清时认为,目前高校课程内容过时、老化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学生们上课提不起兴趣。而在英美等国,课程由学生自行设置,尽管不如国内这样系统、全面、完整,但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即便学到老也无法真正做到全面。

接过话茬,杨福家举例说,美国有位高中生,成绩足够进哈佛,但他选择了美国烹饪学院。要是在国内,这是不能理解的,但在美国很自然。所以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梦想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末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学校长向青年们袒露了内心的希望:“如果有一天,一半以上的高中生不想进复旦、北大、清华,中国的经济会发展得更好。”(记者 任荃 实习生 王禹)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