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海南大量优秀教师外流 教育资源分布更加不公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0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聚焦理由

优秀教师外流 基层教育之痛

上世纪80年代乃至90年代,黄流中学都是海南教育一个响当当的牌子。但事过境迁,今天的黄流中学,让人心痛地衰落了。

其实,黄流中学现象只是海南部分地区教育的缩影。近10多年,优秀教师流向省内一些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市,屡见不鲜。这种趋势造成一种人们不愿看到的现实: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更加失衡。

于是,越来越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不顾一切,带着孩子冲进城市。找关系、傍亲戚,宁愿多花钱也要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甚至有家长为此抛下生计,进城陪读。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才流动不可逆转,也不必过多指责。如果简单设置一些门槛,硬把人才留下来,并不可行。关键是我们的地方政府部门、教育管理者,要正视这些问题,真正找出一些好办法,慢慢改变现状,不要仅仅将原因归咎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而袖手旁观。

一位校长的呐喊:别把我们的血抽干

这似乎成为一个怪圈:好的教师、好的学生,几乎像潮水一样,涌向了海口和三亚等城市名校。随之而来的,是资金、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

邢诒武形象地说:“没有好的教师,没有好的生源,哪怕再高明的校长,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比喻道,水里都是小鱼,却要让人捞出大鱼来,怎么可能?

乐东中学的孙校长,曾经在一次全省高中课改培训班上,发出过强烈呼吁:名校的校长们,手下留情吧,你们吃肉,给我们留一点骨头吧,再也不要把我们的血抽干了。

有在场的与会者回忆说,孙校长说话的时候,眼里含着泪水,而当他说完,台下响起的掌声,久久不肯停下来。

“人才本应该双向流动,但现在成了单向流动,我们简直是在为别的学校培养人才,”昌江黎族自治县中学校长庞大海说他感到很心痛,“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抽血、失血,今年中考前20名,学校只留下2个,而前10名,一个都没有留下。为了避免老师再被挖走,现在有什么培训和比赛,弄得我们不敢派最好的老师去,因为一旦露出头角,马上就意味着被挖走。”

他还说,要走的大都是有特长的优秀教师。但他作为一校之长,又不能阻挡别人事业发展。

今年8月,在全省教育改革座谈会上,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翁平,接到庞大海发来的短信,也向与会者发出同样的呼吁:海口和三亚的名校,应停止从各个市县挖墙脚。

翁平念了这条短信,同样赢得长时间的掌声。

一名教师的心声:人要往高处走

原黄流中学地理老师邢孔华,是省级骨干教师。前几年离开黄流,到三亚市一中任教。如今他的爱人也在黄流中学,因此他常与原来的同事交流。他承认到三亚后,待遇比以前高了不少。而且,到了新学校,事业上的发展空间更大。

“我们也很矛盾,原来的学校培养了我们,走了也不忍心。但待遇和事业上的落差,使我们又经不起诱惑,毕竟,人是要往高处走的。”

白沙黎族自治县中学地理老师温剑英,是全县仅剩下的唯一一个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也在去年到了海南中学。该校的4个省级骨干教师,1个到了海南侨中,另1个到了文昌侨中。

好的教师走了,新招的也留不住。现在新招的老师,学校更加没有安全感。去年白沙中学招了1个海师毕业的计算机老师,干了1年就离开了,连招呼都没打。另外招的英语和美术老师,也先后走了。

“俗话说,要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但前两条我们都没有,就只能靠感情留人了。”该校校长陈家英深有感触。

正是靠感情留人,昌江一小的骨干教师陈晓丽和杨潇,在去海口参加应聘并被录取后,又返回学校继续任教。

“在去海口的路上,我的内心很矛盾,我是流着泪离开昌江,又义无返顾地回来的。”陈晓丽说。

在种种诱惑下,像这样被情感留住的,可以说少而又少。

两个例外

在一些学校被困扰的同时,另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同样为县级中学,同样曾经有大量教师流失,但文昌中学和琼海的嘉积中学,却经受住了考验,教育质量不但没有滑坡,却步步上升,并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入地。

今年高考,文昌中学获本科录取的有810名,创历史新高。现在,全校6500多名学生中,文昌以外的就有1500多名,其中来自海口的有近700人。

“文昌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和氛围,政府和民间都有共识,”文昌中学副校长林师波说,“我们的教师被挖走了,新的又补充进来,所以问题不大,现在反而别的地方向我们这里流动。今年市里就给我们高薪聘请了10名湖北籍教师,以改变教师结构。”

林师波说,现在他们的教师待遇,和海口的名校相差无几了,所以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在嘉积中学,情况也差不多。附近陵水、万宁和屯昌的尖子生,大都来这里就读。前几年白沙一位局长的孩子,在这里考上了复旦大学,一下子引来一大批白沙的学生。

琼海市教育局的张宗和说,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嘉积中学,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治安好,人文环境好。

华侨投资硬件设施,政府拿出钱来与政策配套,改善教师待遇,吸引优秀师资,是两市的共同经验。

冲进城的家长们

位于海口市海秀路的海南华侨中学,可以说是海南著名的学校。

在华侨中学附近的树上和电线杆上,贴了不少广告,相当一部分是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有大学生应聘家教的自我推荐,有培训班的招生信息,也有注明“限招学生”的房屋出租广告,

记者打通一个电话,房主说她的房屋已住了3个学生,每月1000元,要是有家长陪读,也可住在她家里。

另一则宣传单上,周末辅导班的课程安排和价格都标注得很清楚,其中学科班单科学费300元,双科学费560元,全学期上课13次。

记者顺着宣传单上的地址,找到了在侨中旁边一栋楼的五楼。虽然是星期天,但那里书声琅琅。

楼下一位姓刘的家长称,她是专门陪孩子来辅导的,因为孩子学习跟不上。虽然觉得学费贵了些,但也顾不了那么多。

在海南中学、国兴中学和海口一中等名气大些的学校,周围都有类似为学生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个体户。

万宁的张先生,为了让孩子读好的学校,卖掉房子,放弃原来的营生,和爱人一起来到海口做别的生意。

“现在的家长,大都一个孩子,有精力在孩子身上下工夫。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有能力在孩子身上投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陪读家长说。据了解,她每天除了买菜、做饭、洗衣服,还要学习医学知识,看一些营养保健方面的书。

望子成龙,天下父母心值得理解。但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分布不均衡的前提下,有多少父母心被经济和精力因素折磨得不堪忍受?

一个难解的结?

正像其它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样,教育领域出现的资源不公平,同样引起社会的不满。

有学生家长认为,这种现象继续下去,既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也会滋生教育腐败。

“教育局长和校长们关心的是,如何有800分以上的学生,如何有更多考生上名牌大学,所以都在拼命抓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谈什么资源公平?只能导致优秀教育资源的更加集中。”一位学者对应试教育颇有微词。

一些地方在想对策。

黄流中学校长汪祥夫认为,要改变现状很难,但并不是没有改善的余地。他呼吁教师的招聘方式要改变,要更灵活些,学校要有更多的自主权。要提高基层教师待遇,与城市拉平收入水平。即使眼下做不到,起码也要缩小差距。

该校老校长邢诒武,呼吁县里要不惜重金,招聘优秀教师。

学者廖逊认为,相对落后地区优秀教师的流失,是待遇的差距和事业上的落差造成的。现在各市县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流失的人才拉回来,或者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其实,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均现象,并不是现在才开始,也早已引起重视。据说,在相关场合,各市县的书记县长们,也曾向省教育部门发出过呼吁。

省教育厅曾专门出台规定,明确指出在人事制度改革期间,招聘各市县的公办教师,必须取得原单位的同意。省教育厅的黄国泰厅长甚至警告一些名校说,有本事你到内地去招,别在省内挖自家人的墙脚。

三亚市教育局副局长姚成辉说,为了改变教师大量缺编的现状,三亚每年都会招一些老师,特别是重点学校,特招了一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毕业生。光今年到现在为止,就补充了300名教师。他也承认前些年从各市县挖来不少老师,特别是从乐东来的比较多,但现在已开始执行省里规定。

能有所作为的,似乎只能是国家和地方政府。

据悉,韩国城市重点中小学的优秀教师,都必须有在乡村学校任教5年以上的经历,才能获得晋升。

现在中央更是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政策,已经开始实施的取消农业税、减免农村学杂费等政策,都为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提供了契机。

日前,为提高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师素质,海南省启动了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师资培训项目,5年内,2500名高校优秀师范生将顶岗支教,同时将有2500名乡镇初中老师回炉深造,还有1400名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将得到为期一年的强化培训。

“今年,昌江黎族自治县率先给昌江中学高中部免除学费,将王下乡初中全部搬进县城,是有益的尝试。到明年,昌江黎族自治县全部在校的1到12年级学生,都将享受两免一补待遇。”昌江黎族自治县教育局长翁平,对昌江教育的振兴很有信心。

“群众呼唤教育公平,政府倡导教育公平,但要真正做到教育公平,还任重道远。”邢诒武似乎对改变现状并不乐观。

焦点调查

黄流中学现象

了解海南教育的人,大都知道黄流中学、新州中学、琼西中学、崖城中学……这一个个当年曾经被外地人羡慕、让当地人自豪的区域性教育中心,曾经创造过多么辉煌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原先的名校,在一个个褪色,萦绕在学校头顶的光环,也在逐渐消失。

乐东黄流中学,就是其中的代表。

“1947年建校的黄流中学,当时叫崖县第二初级中学,后来是县重点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重点学校,文科在自治州排名第一。1991年被教育部评为中国名校。”黄流中学老校长邢诒武,说起当年的辉煌,如数家珍。

“但后来取消黄流中学为县重点中学,成为一个拐点。1997年开始的教师回广东,和1998年开始的教师竞岗分流,更使学校失血。现在,优秀教师继续流失,好的生源也在流失。”邢诒武感到可惜。

现任黄流中学校长汪祥夫感慨道,以现在的条件,要创造原来的辉煌,几乎不可能,但政府、家长和社会,对黄流中学这样的名校,仍然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所以学校的压力相当大。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这些名校,一些市县内的一流学校,只要有好的教师,也成为个别学校挖掘的对象。

“有的学校曾经放话出来,凡是省级骨干教师,只要你想来,大门随时开,原来的档案不要了,也可以重新办理。”白沙中学副校长黄桂海对一些学校的做法,颇感无奈。

无奈是必然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其实,优秀教师和学生的流失,背后也有经济原因。那些原来的教育中心,本来也是当时区域性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从大背景来看,当时海南的工业、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都相对落后,各个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但随着改革开放,东线各市县的工业、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与西部、中部的差距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也相应增加,于是教育的差距也随之产生,首先表现在硬件建设和教师待遇上面。

从这个角度看,出现黄流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记者 孙乐明)

来源: 海南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