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核聚变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尖端人才培训中心23日在浙江大学成立。中国希望通过此举,缓解在这一领域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并为10年后将全面正式启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合作计划储备一流的人才。
据称,这也是中国成立的首个以核聚变理论与模拟人才培养为主攻方向的研究中心。
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合作计划的七方之一,中国已将该项目列入中国的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按照计划,这项中国重大科技专项和前沿高技术项目,将在2020年左右实现反应堆点火。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等离子体物理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中国仅有2-3所大学有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远少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等离子体物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不仅对中国中长期聚变研究计划的实现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深空探测计划(如风暴计划、新夸父计划和嫦娥计划)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等重大科研计划和研究的实施。
为此,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国家863计划804主题决定,共同建立浙江大学国家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该机构将以国家磁约束核聚变、惯性约束聚变点火计划和深空探测计划等三大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为牵引,开展磁约束核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以及相关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理论、高能量密度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
浙江大学物理系副主任,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副主任盛正卯说,根据计划,中心将由15-20名固定成员和10-15名访问成员组成,他们包括中国一流的院士和海外该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中心还将设立国际顾问委员会和中心学术委员会,由关心和研究聚变理论与模拟发展的国内外最著名的科学家担任成员。而中心也将一直保持20名左右的博士后、30名左右的博士生和20名硕士的招生规模——这些人将从海内外的青年才俊中仔细筛选录取。
据介绍,中心计划在3-5年内做出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包括开发与聚变相关的大型模拟程序包,建立起一支有国际声誉的研究队伍。并力争通过5-10年的实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先进的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室培养体系,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以聚变理论和模拟研究为主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及人才培养中心。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是一项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七方共同参与的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它是为验证全尺寸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而设计的,其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与原料有限且后处理困难的核裂变技术相比,核聚变能源使用的氘、氚可从海水中提取,而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高放射性核废料,因此被认为是未来人类能源的希望所在。
这一庞大的项目预计总花费为100亿美元,其中欧盟承担50%的费用。参与各方完全平等地享有项目的所有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项目预计持续30年,前10年用于建设,后20年用于操作实验。根据谈判结果,反应堆将建在法国。(记者 张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