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中国职业教育“负重”前行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9 月 2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珠三角高技能人才短缺!长三角高技能人才告急!技能人才的短缺为职教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一些地方仍然片面发展普通高中,忽视中职教育;一些学校热衷于升格,脱离职业教育;一些毕业生的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较大距离——

“不要一提创新人才就想到科学家、博士生,科学技术发展特别离不开高级技能人才。”柳百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9月22日下午在中国职教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第一个作学术发言,在谈及我国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时,却多次提到了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在柳院士看来,“要成为制造强国,第一要有管理人才,要有企业家。第二要有创新的高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熟练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巧合的是,对于柳院士的担忧,在上午的年会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则不期然作了解答:“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制造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要靠职业教育;提高就业率,消除贫困,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也要靠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主体还要靠职业教育培养;中国的城镇化,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职业教育更起到了关键作用。”

人才短缺:职教发展的好契机

提到制造强国,就不能不提到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近些年,“技工荒”就像传染病一样,在各地蔓延:经济发展迅猛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高技能人才短缺!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技能人才短缺!北京5年内技能人才的缺口近40万,天津每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达28万,甚至新疆也传出“5年内急需技工上百万”的消息。

“发展职业教育首先是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关键环节和迫切需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现有的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急需加强职业培训。现有的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6%,高级工仅占4%。而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基本都是技术工人,其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要改变中国职工队伍的素质结构,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此前据调查,今后几年内,中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另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调整为25:30:45。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变化,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7.5%,这对加快培养建筑业、商业、交通、旅游和现代服务等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旺盛的需求。

对此,专家指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我国劳动力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社会对未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的需求将逐步减少,而对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能工、技术工和熟练工的需求将不断增大。

除了需求外,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和职成司副司长刘占山不约而同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每年有近2100万接受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850万人,进入职高的有650万人,解决剩余约600万初中毕业生的继续学习,职业教育要承担至少一半的任务。

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发展的核心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也印证着社会的需求力度。

 从2005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过两年的连续扩招,目前在校学生规模将突破1700万人,招生和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加上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据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

但数量上的不断扩大并不能完全掩盖职教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吴启迪副部长在为职教发展适逢“战略机遇期”而叫好的同时,也坦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比如一些地方仍然片面发展普通高中,忽视中等职业教育;一些学校热衷于升格,脱离职业教育;一些毕业生的素质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一些学校未能在服务制造业和服务三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逐步边缘化了。”

就在此次天津职教学术年会召开前,一条来自广州的消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今年普通高校招生结束后,广州市迎来了技工学校招生火爆的局面。前几年,让有关部门和技工学校头疼的是招不到学生,但今年面对火爆的招生局面,他们却不得不发出“限招令”。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中、高级技工缺口达180万人,而广州市技校在校生人数还不到6万。与技工供不应求的局面相反,多年来广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却相对较低,还不到全部教育经费的10%,2005年更是降到了6.7%。由于经费短缺,许多学校没钱引进先进的设备,就连学校的水电基础设施也陈旧老化。

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刘占山告诉记者,同等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所需经费投入应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但在我国,财政预算内生均经费标准,普高却要高于职高。这对本来就被“边缘化”的、与普通高中相比缺少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时,陈旧的人才观念也阻碍着我国职教的发展。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蓝领”的地位总是低于“白领”。我国的人才管理中,“白领”和“蓝领”分属于两个政府部门。

在很多人眼中,普通教育是培养“白领”的,职业教育是培养“蓝领”的。一些地区和部门,虽然表面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视同仁,但实际上始终把普通教育看做主体,职业教育看做旁支。刘占山表示,这必然会影响到许多人对高中阶段及其以后教育分流的看法。

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经济发展较缓的地区,特别是西部,很多职教机构不具备实训条件,“双师型”(即同时具有教师资格和职业技术资格)的专科教师也比较缺乏,这就使得职教呈现出了普教的很多特点,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刘占山副司长因此感慨:“全国14000多所中职学校中,高水平高质量的不到三分之一。”在他看来,这一比例应该在一半以上,才能基本适应社会对合格技能人才的需要。

工学结合:最合国情的职教之路

社会急需高技能人才,职教今后的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今年的职教学术年会,来自天津的职校校长们着实风光了一把,这倒不是因为年会在天津举行,而是因为他们创造出来的职教“天津模式”。

作为首创“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的天津,实践教学环节在全市的职业院校中一般都占到总学时的40%~50%左右,目前已建立校内实训基地680多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500多个。近两年天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到90%以上。

对此,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龙德毅说,天津模式“工学结合”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机制上的创新。当全国其它地方纷纷将原来的职校与行业、企业脱钩,全部归属教育部门时,天津没有盲目地去赶这股风。实践证明“离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工学结合的职教模式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提出了“各个学校继续依托行业企业管理的体制不变,财政性的教育经费的渠道不变,经费额度不减,由教育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目前,天津市80%的高职院校和70%的中职学校均由行业举办,形成了以行业办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与此同时,天津市建立了多元化的创新机制,“十五”期间天津市职业教育经费共投入48亿,其中财政教育经费28亿,行业投入20亿。民办资金注入3亿多元,引入外资1亿多元,可以说,行业投资已经成为天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来源之一。

2005年8月19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确认了工学结合职教模式。同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种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今年3月28日,天津市政府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国家职教改革实验区建设在天津全面启动,专程到会的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天津“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职业教育天津模式。”

这种“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也成为“最适合国情的职教之路”而被教育部大力推广。

吴启迪表示,中央财政已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00亿元,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此间职教专家们也指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可能指望短时间内发生根本变化,现在全国已经出现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机遇加上发展环境,尽管我国的职业教育还背负着很多包袱,但前行的步伐肯定不可遏止。(记者 赵晓展)

来源: 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