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规模迅速扩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高等教育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体制上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当前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高等教育的快速优质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面临三大"瓶颈"
不久前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国家支持西部省区建设高校座谈会上,不少教育专家一致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但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处于低下水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从1990年的3.10%下降到1995年的2.45%,1996年为2.47%,1998年为2.55%,2001年以后已上升到3%以上,但均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1%的水平。
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更为不足,西部高校生均教育经费、生均拥有教学用房、教学设备、实验室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3年为例,全国普通高校每名学生事业经费投入平均在1.5万元以上,贵州、内蒙古、青海等西部地区高校却在1万元以下,贵州仅为7592元。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李畅游告诉记者,对于西部高校来说,历史建设欠账太多,办学经费短缺。就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而言,目前学校财政经费仅够维持正常教学工作,发展基本靠贷款支撑,每个学校负债至少在1亿元以上。
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从1998年到2005年,我国高校数量由1986所增加到2568所,在校生人数由300万增加到2300万。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高校生均师资、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目前,许多高校逐渐暴露出专业数目过多、学生外语水平偏低、教学内容过旧、培养模式单一、人文教育弱化等问题。许多高校既没有确立起特色专业,也未能及时发展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李主其说:"基础研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高校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清华、北大等院校就是最好的证明。但由于许多高校教学质量不高,基础研究能力较差,技术创新能力无疑受到严重制约。"
三、体制改革滞后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突出表现在:缺乏明确绩效评价体系,许多高校热衷于盖大楼、建大校园,学科建设、学术发展难以按照学术规律健康发展。从全国情况来看,文、理工、农、医科综合性院校还是偏少,单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办学的定式严重地束缚着政府管理人员、院校领导,难以使高等教育水平跨进更高层次,接近世界水平。
为充分发挥高校在发展高等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高等教育法赋予了高校七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目前,这些办学自主权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比如法律规定高等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但王利民、李畅游等人都表示,实际上,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仍由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一些专业的设置还得由教育部审批。
深化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专家们建议,政府、高校齐心协力,从内外部共同着手,深化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改革投资体制
一是要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高等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确保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真正实现法律规定的财政拨款在高等教育投入中的主渠道地位。
二是要建立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体制。要依法规范收费,认真核算学生人均教育成本,制定既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又考虑到学生承受能力的收费标准;要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和集资办学,广辟渠道,加强资金筹措;同时,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和壮大校办产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控制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认为,在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之后,我国还需要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包括学科结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等。比如,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例,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等,都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使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高等学校要特别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因扩大规模和扩招而下降。要坚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大力开展教学评估工作
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和加强宏观管理,运用信息、法律、行政手段,对高校办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明确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引导高校实现健康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还强调,在评估过程中,必须防止"重结果轻过程""重迎评轻整改"的现象,使高校通过整改推动各项建设和改革。
四、深化高校内部体制改革
一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使教师的聘用和职称评定与劳动力市场接轨,鼓励海内外高级知识分子参与到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来。二是深化内部行政体制改革,大力压缩不必要的行政后勤成本,加快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五、提高办学自主权
一方面,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运用政策指导、宏观调控、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减少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要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还权于学校,不干扰学校正常的办学行为。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要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记者 李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