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于2006年9月9日-10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与科学发展--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
“现在社会人才需求上存在"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边是部分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游离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边是一些企业的中高级岗位找不到合适人选,企业争相高薪聘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目前,全球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两极”分化——低端市场地区化、国家化,工资有向下竞争的态势;高端市场全球化,高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着严重的中高端人才短缺,同时近四成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制度不满。”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此次论坛上表示。
针对部分仅有学历而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的现象,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王通讯表示,当今社会人才学历“含金量”下降。学术界浮躁之心日盛,论文“注水”明显,科研成果90%都没有实际价值。在只占世界1%的专利中,80%的专利没有实际效益。他认为,应当注重人才的有效利用与才能转化问题,形成人才生产、消费、效益的良性循环,以能力、贡献、业绩论人才。不唯学历、职称,避免人才高消费。此外,他还建议实行人事制度系列创新,在用人制度、评价制度、流动制度、晋升制度以及薪酬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用制度创新来激励人才释放自身的无穷能量。
针对当今社会人才需求两极分化的现象,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组织了大规模的问卷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研究》系列调研报告20余份 ,发布此次调研成果并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也是本届论坛的重点课题。在当天的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有关负责人发布了国研专家对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国研专家认为,通过7万余份问卷的结果显示;人才开发‘双轨制’是当前企业人才开发的最大障碍。“双轨制”是指人才在政府、事业单位就业实行保障性较强的“就业和退休制度”,致使人才流向“有终身保障、有权势和名利、职业风险比较小”的职位,鄙视技能岗位和企业职位。人才开发的“双轨制”导致企业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严重失衡。在美国,80%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而我国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业。近年来我国有关企业的人才开发政策在全社会有一定的认可度,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人才开发政策整体满意度仍偏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林泽炎也告诉记者,我国的人才配置正处于历史性转折期。人才由“公”到“私”大转移的倾向非常明显。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我国60%以上的企业都在尝试制定各种人才开发制度并努力执行,但有近40%的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不满意。良好的成长机会、同事关系融洽、工作有成就感和得到公正评价成为人才最关心的激励因素,收入高低与工作强度等因素的重要性下降。
此次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承办,参加此次论坛的有中组部人才局、人事部、科技部、劳动部、国资委等部委的有关领导,地方省市政府人事、组织部门的有关官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有关专家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金蝶软件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近400人在两天的时间内围绕“建立创新型国家与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企业人才政策与激励机制研究”“企业自主创新与人才开发”、“企业人才保障机制与就业政策”、“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人力资本开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张晓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