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未来最受宠的人才-IT审计师全球范围最抢手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9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纵观目前的发展形势,在未来人才市场上最走俏的将是如下的经济专业人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媒体也开始逐渐在转变,一些非专业的综合性报刊也扣紧这一热点,大做文章。在时下的新闻界,那些懂新闻与经济的复合型财经记者十分抢手。

保险人才 中国13亿人口这一市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中国已相继批准美国友邦等17家独资保险公司分别在上海、广州、深圳经营保险业务,并批准了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瑞士、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百余家保险机构设立了199家代表处。而一些尚未获准在华经营保险业务的外资公司,也开始暗地使劲,为进入这一庞大的市场蓄积人才。在国内一流高校,进入外资保险已经成了大多数保险类毕业生的第一选择。大量业务骨干的外流,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中资保险公司也会不甘示弱。这样一来,优秀保险人才将成为香饽饽。

私企高级管理人才 据国家工商局日前公布的一份资料表明,全国私营企业的队伍以平均每天诞生809家的速度在不断壮大。私企的发展,亟须高级管理人才。在这些管理人才中,尤以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以及部门主管难觅。

证券分析人才 中国证券业发展已经“俘虏”了大批人,于是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总态势,以及对一些个股的走势,就有了许多关注的目光。而职业化的证券分析人士如今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潜心于证券分析的人士将能走俏市场。

金融业界人才 目前的中国各银行也面临人才的压力,这主要是金融业的竞争带来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久就将会与民营银行、外资银行一起争夺金融业人才,它将使金融业人才的需求加大。

策划营销复合人才 许多企业都特别喜欢聘用策划、营销两位一体的复合式人才。具有这种才能的人,将会十分受欢迎。

投资理财人才 央行发布的居民、企业存款的数量,这几年一直居高难下。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机构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我国的投资渠道不畅所致。事实上,居民、企业都想将“闲钱”好好理一理,但苦于没有人来指点迷津。因此,中国未来几年将出现一些专门替居民、企业进行投资理财的机构,熟悉投资理财的人才将备受欢迎。

汽车专业人才 目前在中国汽车人才领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较低,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更低,数量严重不足。现代社会中所要求的既掌握技术、又懂经营,具备一定金融、电子技术、电脑等知识的就更少。

IT审计师 随着电脑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控制、管理和审计技术都受到巨大的挑战,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由于普遍使用大型管理资讯系统,都非常重视对资讯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控制,这样就常常需高薪聘请国际资讯系统审计师(简称IT审计师)进行内部审计。目前IT审计师已经成为全球范围最抢手的高级人才之一。

手握专利的人才 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时一个专利就能带来滚滚财源,增强企业竞争力。一些有专长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自己的所长进行发明创造,探索出一些成果。一旦你拥有自己的专利,那就坐拥了一笔财富。

电脑软体发展人才 未来世界将越来越电脑化,电脑软体发展人才将永远不会面临失业。随着电脑应用的日益广泛,电脑数量的增多,电脑软件设计人员的需求也会加大。 (钟合)

来源: 市场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