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愿零工资在名企就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8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为捧取一个好单位难得的“金饭碗”,竟愿意以“零工资”上岗。据智联招聘与东方时空最新一期调查显示,69.2%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零工资”就业。对此,劳动监察部门表示,单位以“零工资”招聘员工的做法属违法行为。众多招聘企业也认为,学子如此“自降身价”会被认为缺乏信心,很可能更难找到工作。

上岗不要报酬

求职大学生看重积累工作经验

据智联招聘与东方时空的这次联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收入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经验,在参与调查的5296名大学生中,69.2%都表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愿意在一家相对理想的单位‘零工资’就业”。

据了解,大学生“打免费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积累经验,甚至有一成大学生寄希望于能够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使雇主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能够最终获得该单位宝贵的工作机会。

上海杉达学院的章蕴洁同学说,自己去过几次招聘会现场,第一个感受是人特别多,其次就是每个招聘单位的摊位上总是堆着厚厚的个人简历。在被招聘人员询问到有没有正式的工作经验时,她总会脸红、心跳,不敢说“没有”,之后便是无期的等待。对于“零工资”就业,小章表示能够接受,“在学校读书都要交学费,而要是能到好的单位学习专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能为以后的就业起到根本性的帮助,就算不拿钱又有什么关系。”

而对于不愿意“零工资”就业的三成大学生来说,他们认为“零工资”一方面令基本生活无法维持,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权益的不负责任。

兼职吸引眼球

百余名校学子争当8元小时工

日前,本市某保险公司在一名牌大学的论坛上发帖招聘一名暑期兼职前台工作人员,其开出的每小时8元的薪水标准在短短2天内就吸引了100多名应聘者。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暑期找兼职很不容易,能有公司愿意提供工作机会已属难得,因而对薪水并无特别要求。

据该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张小姐向记者透露,由于原来的前台小姐休假,所以公司在论坛上发布了兼职招聘信息,每小时8元的薪金比起劳动部门制订的小时工每小时6.5元的最低标准略高。信息发布2天内,公司接到了100多个电话,且应聘者大多来自名牌大学。经过层层筛选,昨天已有4位学生“入围”,后天将进行最后的面试。

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二年级学生小林正是“入围”的幸运儿之一。小林来自江西,今年是她在上海的第一个暑假。小林说,虽然入学不久,但她已对严峻的就业状况有所耳闻,“学长们都劝我及早积累工作经验,以增加将来就业的竞争力,所以我打工不是为了赚钱。”小林告诉记者,暑假前自己就在网上关注兼职信息,一开始她还立志“进军”世界500强,现在只要有公司肯要,其他都无所谓了。

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几位宿舍管理员处得知,近年来为积累工作经验而假期不离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尽管他们大多入不敷出,仍需父母“救济”,但家长也都给予支持。

各界关注“零工资”

职场人士35.4%%担心自身权益受威胁

六成在职人员明确表示不赞成大学生以“零工资”血拼工作岗位的做法。他们认为,一方面这可能会加剧大学生贬值,造成恶性竞争,扰乱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如果“零工资”就业者成为同事,35.4%的职场人坦言会有压力,担心自身权益会受到威胁,诸如雇主可能会找借口降低员工的薪酬水平、不能保障员工的基本福利等等。另外,他们觉得这也会造成“零工资”就业学生与同事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本市某广告公司的张小姐对于“零工资”就业现象相当担心。她表示,本来单位的福利就不太好,如果让“免费”大学生进来工作,相对他们来说,自己和同事的工作成本就高得多,很有可能要天天看老板脸色,甚至一不小心就被“零工资”就业者取代。

招聘企业“自降身价”只会有负面作用

在参与调查的106家企业中,三资企业占55%,国有企业占10%,民营企业占35%。其中,55.8%的企业都表示不会接受“零工资”就业学生,主要因为他们清楚这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另一方面公司不看好这样的“免费劳动力”。

作为全市招聘会的主要组织方,上海人才有限公司的专家夏荷表示,在以往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确实出现过大学生以“零工资”去换一个好公司工作机会的情况,然而以失败而告终。目前“零工资”求职人群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非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另一种是外地来沪的求职者,他们都抱着一个寻找高级别落脚点的念头,只要能捧到“金饭碗”,有没有报酬没关系,但是这样“自降身价”的行为往往只能起到负面作用。

专家告诫求职者,对于大公司来说,给多少薪水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看应聘者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如果“自降身价”甚至采取“零工资”求职,会被认为缺乏能力和自信,更加不会有工作机会。“一般好企业是不会提出‘零工资’的,不过对于一些企业给出的短期实习,求职者还是可以考虑的。”

人才行业协会大学生自知有差距是好事

““零工资”求职折射出如今的大学生非常看重自己的社会工作经验和技能,”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的朱庆阳秘书长说,“其实目前所说的‘就业难’,并非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招聘单位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刚刚毕业的“学生人”,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在职业技能和经验上相当缺乏,还跟不上“职业人”的节奏,更不用说适应于不同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

朱秘书长表示,虽然“零工资”就业的现象是不可取的,但也表明了一个好的趋势,意味着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学生人”与“职业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每个毕业生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学习更具有实践性的技能和经验,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拿到了“毕业文凭”。为此,他建议毕业生,特别是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应该尽早高度地关注整个社会,为自己的将来有目的地进行规划,使得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去。

劳动监察“零工资”招聘违法

上海劳动监察总队副总队长庄雅彪表示,劳动者理应领取劳动报酬,“零工资”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单位如果用这种方式进行招聘属于违法行为。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大学生都比较漠视自己的劳动权益———在5000多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37.3%的大学生知道单位以“零工资”就业的方式吸纳员工属于违法行为。

劳动专家表示,由于大学生对于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远远不够,这就给了一些违背良心的雇主可乘之机,他们借机榨取廉价劳动力,而“零工资”背后往往是不签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这样使得维权难度加大。

提醒 就业不忘维权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提醒广大毕业生,尽管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巨大,但是提高自身保护意识、了解相关法律十分必要,这样才能避免招聘陷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零工资”就业绝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捷径,应制订好职业规划,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职场人生做好准备。(本报记者栾立 杜宇 实习生刘晓雷/文 )

来源: 新闻午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