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今年农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最高:"农学"吃香了?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7 月 1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7月16日披露的一项调查称,2006年我国大学生学农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真的吗?

这项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今年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78.38%,比第二名的管理学高出20个百分点,遥遥领先。

本该让人欣慰的消息,为什么却使人难以置信?因为这和我们心目中农学的尴尬地位似乎不甚相符。就在三四年前,这样的新闻还不时见诸报端:农业院校喊渴,高考考生出现“背农”现象,农业院校纷纷改名弃“农”……在相当多的地方,第一志愿报考农学的考生为“零”。城里孩子自然压根儿就不曾动过报农学的念头,就是农村考生,原本跳进龙门只为跳出农门,也畏“农”如虎。于是,农学专业便缩进了冰冷的角落,乏人问津。

如今,当年不少并不情愿走进“农”门的大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就业状况之充分,却颇出乎我们意料。我们能否以此为证,说农学如今吃香了呢?

恐怕还不到如此乐观的时候。

是的,农学专业就业率高,确实与全国近些年来力促“三农”问题的解决,与中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关。农村百废待兴,求贤若渴,让农学专业学生大有用武之地。但也不能不看到,学农学的,仍以农村孩子居多,他们的就业渴望远比城里孩子要强烈得多,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一毕业就失业。求职门坎较低,恐怕也是农学毕业生就业较为充分的重要原因。

就在这消息公布的次日,新华社报道了另一则民间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前一项调查做个注脚:陕西合阳县63岁的党宪宗通过长期观察和对110户农家的调查,反映农民供养大学生之累。合阳县每年约有2000余名农家娃考取大学,这意味着他们的家庭要被沉重的学费、债务拖垮。

农学毕业生“吃香”的新闻,在这样的解读下,仍让我们有挥之不去的沉重。倘若贫困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仍然要以全家失去温饱、健康为代价;如果中国的农业科技及管理人员仍然清贫无助;如果农学仍然被几乎所有考生的“第一志愿”所冷落,那么,仅仅是一个较为充分的就业率,很难让我们高兴得起来。

谁都知道,“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根本性解决,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能真正腾飞于世界,关系到我们这个农业大国能否真正实现现代化,关系到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如此沉重的担子,并不只是落在各级政府的头上,也在很大程度上要着落在农村知识水准较高的下一代肩头。农学的命运,是透视这一人群命运的晴雨表。

如果有一天,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成就感、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成了令人艳羡的社会角色,一定会有很多考生郑重在第一志愿中填上“农学”二字。那时,就算农学就业率失去了“第一”的位置,而农学的地位才算真正提高了。(李泓冰)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