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每一小步,都牵动全社会的关注目光。争议在所难免
5月29日,笔者以河南考生的身份向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咨询,今年是否执行按区域人口比例分配录取名额的新规定?工作人员明确答复,政法大学今年将在河南招收102名学生,首次突破百人,较之往年录取名额有大幅度增长。
中国政法大学果真兑现今年“两会”期间的承诺——按照区域人口比例招生,再次将各方关注的高考制度改革推向了风口浪尖。
“中国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学,而是全中国的政法大学。”徐显明校长接受采访时说,本科招生按人口比例划分是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但也有一些人士认为,高考的录取公平问题不能简单通过这样的方法得以解决。按地域划分录取人数也不利于国家向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倾斜的政策。众所周知,这一举措仅仅是诸多高考制度改革措施的其中之一,它既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
高考改革回溯
早在1999年,教育部便开始在局部范围内实践高等学校考试制度改革,至今未曾间断。北京大学文东茅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说:“每一项重大的高考改革政策的调整都依赖于社会条件,依赖于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依赖于人才观念的转变。”
1999年以高校扩招为信号,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
——经教育部批准,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增幅达20%,人称“高校大扩招”。扩招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民群众更是普遍渴望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二是高校招生比例低,录取人数少,考大学难的现实,促使政府推行扩招。
——设置“3+X”科目考试方法,由各省根据情况设置“X”的具体科目。基础教育环节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给高考改革提出紧迫性任务。中学新课改,由于各个省的教材不统一,伴随其后的高考必然要做好相应配套工作,于是将高考权利从全国集中统一考试下放到各个省。
——全国招生网上录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应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全国招生网上录取系统,大大提高了录取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高校扩招后,大学录取对象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来作为培养精英的模式,转向了大众化教育模式。这种情况下,高校对于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高校对学生个性、对学校独特的学风强调得更多了,势必需要对原有高考制度的缺陷,加大力度进行弥补和修正。
据调查,大部分人对于高考改革措施尤其是过度扩招引发的社会问题虽然存在指责,但对于高考的权威性、公正性、严肃性均给予较高的肯定。争议较大的集中在自主招生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