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求贤若渴
程贝,2004年毕业于新疆某高校财经专业。为找个能留在乌鲁木齐的工作,靠父母每月寄来的生活费,不停地奔波于各类招聘会。终于在一年多后被乌市一家经营状况不错的外贸公司录用,月薪1200元,还带“三金”。但没干半年,她就跳槽去了北京。理由是,北京比乌鲁木齐大,拿的工资要比新疆高一倍。学计算机的李建明家在北疆的一个农场,有些门路的父母希望这个惟一的儿子能留在自己身边,就托人在附近的一个县城为他联系好一个工作岗位。谁知“志向远大”的小李,却不顾健康状况不佳父母的苦苦哀求,与同学结伴去了上海寻觅工作。类似程贝和李建明的求职意向,在新疆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并非个案。
在内地上大学的不愿回新疆工作,在新疆上大学的想到内地工作。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受“孔雀飞东南、麻雀留西北”择业方向的影响,宁可一时找不到工作,也不太愿意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去工作。
新疆某大型油田一个井下作业公司的党委书记告诉记者,油田勘探开发的迅猛发展,国内外作业技术服务市场的不断开拓,公司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使得原本就匮乏的技术人才,更显得捉襟见肘。在他们公司4300名员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还不到620人。但由于各作业工程队,长年在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野外施工等因素,导致许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来井下公司工作。
记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的一些垦区调研时,常常可以听到不少团场的团长、连长们,为生产一线缺乏农业、畜牧、农机和财务人员而抱怨。
政府多管齐下
对于这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和基层、艰苦地区急需人才的极不对称状况,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方法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相继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下基层。
2004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决定录用5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的170个农牧团场工作。并且提出了包括今后兵团在团场选拔基层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取;加大鼓励大就业的投入;加强教育、培养和使用,特别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和技能;坚持“自主择业,来去自由”的方针,允许重新择业,以及激励到兵团团场从事开发性承包经营、社区服务和开办企业等多项优惠大专毕业生的措施。
不过这些积极措施,却没有引起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的积极反应。在当时已有的17万余名的待业毕业生中,报名者仅不到万人。而真正上岗的才只有5000余人。
多项举措惠及毕业生
据来自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权威消息称:到今年7月,新疆又即将有近8万名大中专毕业生要走向社会。如按最乐观的估计,就算有70%的人能在当年找到工作,那么也将会有2.4万人待业,加上历年沉积的待业人数,今年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累计达到25万人左右。
为了进一步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能面向基层就业,今年4月2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从今年起,大中专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两年以上,将享受到更多更新的就业和社保优惠政策。并规定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要占县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比例一半以上。同时,对采取自由职业、短期服务、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纳入自治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对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并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毕业生,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对到农村参加农业开发的,在农贷资金上给予倾斜。
此外,《意见》还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两年以上,报考公务员笔试成绩加分;县以上教育、卫生和农技部门自然减员空编,全部通过招录在基层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对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就业培训、职业培训等,给予一定补贴。
自治区劳动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希望政府的良苦用心,能得到待业大中专毕业生的接受,广大有志青年到基层的广阔天地去施展才华,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事业建功立业。(本报记者陆金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