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正在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滑坡而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却供不应求的现象中我们应受到启发:职校要想走出低谷并求得持续发展,应借鉴企业发展之策略,创造“名牌效应”,以质量求生存,靠“名牌”赢得发展。就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可以集中优势力量创建一个或几个“名牌”骨干专业。建设“名牌”专业的关键是科学设置专业、优化师资结构、配套实验实践基地。
首先是瞄准市场设专业。应针对未来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设置专业,只有所设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走“俏”,才能使学校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要选准、定好专业,学校决策者须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倾向:一是“好高骛远”的倾向。应立足于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挖潜、利用和进一步开发,而不能将目标定得过高,不切实际。二是“急功近利”的倾向。不要什么专业热就马上建什么专业,应着眼长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使专业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三是重复浪费的倾向。由于职校生源基本上在本地,若同一地区的职校专业重复设置,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应体现“你无我有,各具特色”的原则。
其次是优化师资保质量。专业确定以后,应根据课程计划要求对师资结构作合理调整,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对职业学校课程计划修改意见,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现状来说,应用实践型的专业教师较文化基础课教师数量相对偏少,学校应采取措施予以充实。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是拟定用人计划,报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在所辖范围内予以调整解决;二是广开用人渠道,通过组织人事部门从企业里聘请或调入部分专业对口、技术拔尖的人才为学校专业教师;三是采取转岗培训的办法,让那些基础较好但所学专业暂时用不上的校内文化课教师外出进修或参加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培养“双师型”教师,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素质优良的专业师资队伍。
第三是建好基地练真功。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将是走向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未来的职业要求他们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应具有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在创建“名牌”专业时,要把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切实措施为学生发展创新实践能力提供空间保障和物质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基地建设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与企业联办,以企业作为实习实践基地。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节省了建设资金,又使学生较早地接触了未来的工作岗位,强化了从业意识。二是开发学校勤工俭学项目,创办校办工厂,兼作实践基地。如有服装专业的可设校办服装厂,有电子专业的可办校办电子电器维修部,有幼师专业的可创办校内幼儿园等。三是条件允许的话,应着眼于长远发展,重点投入,创建高标准的专业实践基地,使之成为“名牌”专业的“硬件”。
中央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根据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专业设置”。职校要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职校发展的招生难这一“瓶颈”问题。无疑,职校创“名牌”专业,加快骨干专业建设步伐,夯实基础,壮大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