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年04月27日14:2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循环经济试点 科学发展观 转企改制 电机系统节能 燃煤工业锅炉 半导体照明 荒沟抽水蓄能电站 热裂解 农村饮水安全

三、推进对俄贸易加工升级

调整对俄贸易结构和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地产品贸易、机电产品贸易、进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提升对俄贸易加工层次。

(一)发展双向贸易和双向加工

坚持既面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市场,又面向国内市场的发展战略,加快由单向贸易向双向贸易转变,建设双向贸易基地。发挥区位优势,依托俄罗斯优势资源,建设境外粗加工基地、境内深加工基地,重点推进对俄油气电力资源开发、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开发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物流商贸等项目,加快建设境外能源、原材料开采和加工基地。采取与俄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充分发挥南方先进技术和当地劳动力资源,建设境内初加工基地、境外再加工基地。实现境内外连锁加工、产业互动,建设双向加工基地。

(二)强化贸易加工支撑体系建设

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企业出口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加快区域经济人民币结算进程。创新监管模式,继续推行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监管,探索建立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模式。搭建对外合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加强海外并购服务。

第十章以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为重点,加快科教人才兴省强省步伐

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进一步做实“一带二区四基地”,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竞争优势转化,逐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专栏19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

主要任务: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人才、产业和区位优势,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形成相对重点集中的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用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管理手段和资金,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服务外包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优势产业集聚,扶持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一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

两区:牡丹江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佳木斯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

四基地:煤化工高新科技产业基地、硅基新材料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科技产业基地、生态保护与开发高新科技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哈尔滨、大庆两大高新区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其他各类科技园区跨越发展,高新科技产业领先发展,全省产业结构实现战略升级。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技术创新八大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快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围绕产业发展,有效整合科研机构、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加快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有效对接,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企业院士工作站。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快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哈尔滨高效焊接新技术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农科院国家玉米实验室以及哈医大北方寒地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研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综合集成现有的技术创新资源,突破制约产业链条延伸的关键技术,促进产学研用有机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平台和转化机制建设,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努力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共享平台。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支持金融资本、风险投资与科技产业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加大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力度

瞄准需求迫切、带动明显、基础较好的方向和领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努力掌握更多核心和关键技术。围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攻克一批农业关键技术,普及一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一批农业产业化技术。围绕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和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民生科技等领域,开发和掌握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实施重大项目攻关,研究一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的科研成果,加强集成应用推广,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二、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各项部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一)巩固提高基础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加强德育队伍和课程建设,增强德育感染力和时效性。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把学前教育作为发展教育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开展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以农村为重点的学前教育推进项目,新建和改扩建1200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分区域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薄弱校舍改造工程,鼓励地级以上城市、县级政府所在地和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标准化。到2015年,全省7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科学调整普通高中发展布局,积极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达标学校建设项目,推动普通高中建设达标。加大民族教育支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学校和民族地区倾斜。继续实施国家中西部特教学校建设工程,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职业教育示范建设项目。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等职业教育模式。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逐步实施中职学生免学费制度。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1161工程”,支持“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建设,重点建设10所省属本科院校、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和1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导高校科学定位、有序发展、增强实力、办出特色。提高高校生均财政支出水平,选择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产学研联盟机制,打造学科专业战略集群。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体系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留学龙江计划”,发挥对俄交流合作优势,加强汉语国际推广,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加大学科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四)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推动中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共建继续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各级各类教育互相衔接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