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
|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741.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是198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
人均GDP
|
200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6915元。
|
GDP比重
|
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46.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4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3%、41.9%和41.8%,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
|
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100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
|
2007年,全省农业增加值完成446.38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100.86万吨。比上年增长6.1%。
|
外贸状况
|
2007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2.73亿美元,比上年上升40.5%。其中,进口总额8.08亿美元,比上年上升39.6%;出口总额14.65亿美元,比上年上升41.0%。
|
外资利用
状况
|
2007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0个,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5333万美元。
|
财政收入
|
2007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55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5.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财政支出795.40亿元。
|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
|
2007年,全省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6万,低收入贫困人口388万。2007年省级财政安排2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其中1亿元用于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力推广“晴隆模式”,在全省83个有扶贫任务的县选择确定了20个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25度以上坡耕地较多的县(2008年增加到33个县),每个县专项安排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
2001—2007年,全省共投入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扶贫资金1.622亿元,培训了388813人,转移就业332646人,转移就业率达85.6%;共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29亿元,重点抓了14个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县建设,累计推广脱毒马铃薯2555万亩,新增产值64亿元,覆盖190多万贫困农户(次),户均增收3300多元;7年共减少 97万绝对贫困人口和170 万低收入贫困人口。
主要扶持措施为:1、采取“三种扶贫方式”:开发式、救助式、搬迁式;2、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着力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3、“三项重点工作”:切实抓好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
2008年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即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10万人,转移就业或就地转产8万人;在1600个以上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配套修建小水池(窖)4万口;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抓好33个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和50个重点乡镇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筹集社会帮扶资金5000万元以上。
|
支柱产业
|
电力、煤及煤化工、有色金属、旅游、铝及铝加工、烟、酒、民族制药。
|